西宁地陷事故:该给城市道路来一场全面体检
■观察家
对城市道路进行定期体检,当成为城市建设标配。
1月13日,青海西宁南大街发生路面坍塌,一辆公交车陷入其中,截至昨晚10:00左右,事故已造成9人遇难,仍有1人失联。目前救援仍在进行中,事故原因正在同步调查。
城市道路毫无预警地张开血盆大口,将活泼泼的生命“吞噬”其中,这种无妄之灾,让人心痛。在这起灾祸中,包括退役武警孙万红和黄衣少年在内的市民挺身而出,带给人们许多感动。但是,我们或许更应反思:这样的事故何以一再发生?
截至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已接近60%,城镇化进入“下半场”。此前已经建成的城市道路,眼下正在建设或者即将开建的道路,都需要以结实的骨骼让人踏实地行走在上面。那么,给城市道路进行体检,或者为未来的体检提供完善的条件,或许就该成为一项基本要求。
比如在日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东京、名古屋等城市也频发塌陷事故。1990年,日本在全球率先使用雷达探测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下空洞调查,对一些有风险的空洞进行了工程填补,完工后又建立了定期探测巡查制度,极大解决了城市道路塌陷的问题。这种“定期探测巡查制度”值得借鉴。
实际上,对城市进行体检,我国已有相关动议。去年3月份,住建部启动首批“城市体检”试点,长沙、广州、南京等11个城市组成“第一试点方阵”。根据相关要求,城市要建立长效机制,结合信息系统和管理机制建立,逐步形成“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长效机制。而要体检的八个方面之一,就是城市的“安全韧性”。
揆诸一些城市的实施方案可以发现,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区域开发强度等都是体检重点。考虑到城市道路的安全性既涉及地面韧性,也涉及地下管网的好坏,所以城市道路在体检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这两方面。
事实上,就在这次地面塌陷事故中,相关画面就显示,在塌陷的“地洞”中,就有大量的管道破裂,这是因塌陷而致,还是塌陷的某种成因?如果是后者,此前有定期“体检”的话,或许可以避免此次悲剧。
尽管,住建部首批体检试点的城市只有11个,也并不包括西宁,但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定期体检,应当成为每一座城市的共识。而相关体检标准,随着这一工作在更多城市铺开,国家层面也宜有更全面的细则,供地方城市参考使用。
其实,即便是在一些未被列入首批试点的城市,有的已经开始自觉进行体检。比如,2017年,河北沧州就对该市69条道路做了一次全面体检,涉及道路的路况、排水、照明等市政设施,同时对检查发现的道路网裂、便道砖缺失、检查井沉陷、路灯配电设施故障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治。而在北京,“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要求也早已写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城市进行体检已成为首都建设的一项标准操作。
频繁发生的道路塌陷,提醒对城市道路进行定期体检,不能再等了。只有脚下的道路足够坚实,走在上面我们心里才能踏实。我们总不能每次都等到城市道路塌陷后,才想起来补救,才被动地去善后。对城市道路体检应当成为城市化的标配。
当然,由于城市道路体检可能涉及复杂的路况与地下空间,这也需要城市治理者充分利用智慧城市手段,综合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探测,从而为精准化综合施策提供依据。
□王言虎(媒体人)
新闻推荐
新增11所技工学院 预备技师可享同等本科待遇 河南高级工培育按下“加速键”
今后在河南,包括农民工、企业在岗职工、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将有望通过学习培训获得更多技能提升和成为“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