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研究基金写奉承论文,也需根查
视点
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之统一的文章,虽被《冰川冻土》撤稿了,导师兼主编也引咎请辞,但还远不是终点。
这两天,有网友挖出一篇几年前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冰川冻土》杂志的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集成思想领悟之道》,这篇论文,分上下两篇,貌似高大上的标题之下,我们发现文章核心内容是论述作者自己“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在论证导师“山不矜高自及天”之后,开始赞“师娘美,其风姿绰约,雅致宜人,模样端庄,神情秀越……尽管年龄已大,但风韵依然高绝……”还绘制了一幅图,示意“导师和师娘和谐统一的天人之际”。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他所讴歌的导师是一名院士,同时也是发表这篇大作的期刊《冰川冻土》杂志的主编。这篇文章受到网友的广泛质疑后,《冰川冻土》1月12日发布紧急通知,决定对该文撤稿,主编申请引咎辞职。
马屁文章,“拍”进权威期刊
我们首先必须说,一些著名学者的思想、学术成果、学术历程乃至生平事迹,都是重要的学术资源,值得后来的年轻学者投入精力进行研究。中国文化强调尊师重道,一些师从著名学者学习研究、攻读学位的年轻学者写一些记述老师治学经历以及日常生活的文章,对推动学术的传承,都有积极意义。
这些文章,有些是严谨的学术研究,有些是趣味盎然的随笔散文,不过凡进入公共视野,都应该是认真严肃之作。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当年从中国公学毕业时没有工作,胡适先生延揽他到自己家中,每天帮助胡适的两个儿子胡祖望、胡思杜读书之外,最主要的工作,是抄录整理胡适父亲胡传的遗稿。他在做这个工作时从中窥得胡适治学门径,后来罗尔纲写了一本小册子《师门辱教记》,记述自己这段宝贵的经历。胡适后来看到后很感动,把这本书改名为《师门五年记》,自费印成非卖品,作为礼物赠送友朋。
罗尔纲先生这本小册子后来一版再版,长销不衰,很多老师都把这本书作为文科研究生的学术入门读物,布置给学生阅读。原因无他,这本书中虽也有学生对老师的赞美颂扬之词,但究其实,书中生动有趣的故事让胡适作为一个学者的研究品格、治学方法等跃然纸上,令人读来受益匪浅。
那么,我们回头再来看《冰川冻土》杂志上发表的这篇“神论文”,这篇长达35个页面,用规范的学术论文形式包装起来的“大作”,到底是一篇学术论文,还是阿谀奉承之作,相信明眼人一看即知,并不需要特别的论证。
以自然科学基金做出这等“成果”,是学术堕落
身为研究员的学生写这种拿肉麻当有趣的文章,身为院士的著名科学家享受这种阿谀之词,都是一种恶趣味。如果是师生间小圈子里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外人自然不容置喙,但这样的文章被允许发表在自己任主编的权威学术期刊上,这不但是暴露自己的恶趣味,更严重的,这是羞辱学术共同体,也是损耗一份权威学术期刊的学术公信力。
这样的文章堂而皇之出现在我们所谓权威学术期刊上,这是学术的堕落。为学术尊严计,我们不能不提出严正的批评。而更重要的是,很多网友也发现,这样一篇文章竟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以宝贵的科研经费做出这等“成果”,也是对公共利益的侵蚀。兹事体大,撤稿并非终点,当中涉及的违规问题,有关部门不可不察。
学术本应成为一个共同体自治的领域,但自治的前提是自律。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现一种不良现象,就是一些学科最重要的学术权力长期掌握在少数权威手中,形成了所谓的“学霸”现象。这些学术权威和他的门生故旧一起,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垄断了诸如各类课题申报、各类奖项的评审、重要学术成果的发表、研究生招生等最重要的学术资源。
由于学术门槛的缘故,外界对这种现象常常没有监督的渠道,一些年轻学者为了争取一点学术资源,许多人不得不施展种种攀龙附凤的技能,送钱送物之外,还施展种种精神贿赂之术。应该看到,当下学术界,这种精神贿赂并非个案,吹捧之词就像迷魂药,听多了会上瘾。
因此,我们今天批评《冰川冻土》杂志上的这篇“神文”,并不是特别指责涉事的作者和导师,而是向学界同仁发出一种警示,这种精神贿赂正在败坏中国的学风,为着学术起码的体面和尊严,每位学者要提高警惕。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新闻推荐
新华社广州1月12日电(记者胡林果)在四季花开的“花城”广州,“逛花街”是重要的过年习俗。记者从广州花市办了解到,2020年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