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由上海牵头 起步曾“一片空白”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
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负责,六家单位共同合作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进步奖特等奖,这是2002年以来上海市牵头项目首次获得特等奖。
疏浚航道、吹填造陆、码头建设……在工程建设领域,疏浚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曾花“4吨黄金”价格引进耙吸船
2000年之前,中国的大型挖泥船主要是从国外进口。国外对中国采取严格的技术封锁,仅仅高价向中国出口整船。大型现代化的挖泥船是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特种工程船,国际挖泥船市场基本被欧洲少数几个国家垄断。
1966年,中交天航局从荷兰引进自航耙吸船“津航浚102”轮时,花费的“天价”可折合4吨黄金。
2002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在中交集团、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中铁建港航局集团和大型疏浚企业支持下,开始了大型绞吸挖泥船设计技术研究及专用疏浚设备开发。
当时我国在大型疏浚船方面一片空白,大型疏浚船和特种装备如何设计、关键部件选用何种材料、主要设备如何匹配等都没有资料和先例可以参考,所有的一切都是0。团队科研人员和中交上海航道局技术人员一起实地调研了几乎所有相关的船型,第一步先看别人是怎么造出来的,接下来回来想为什么这么做,然后研究相关的计算方法与机理。
他们秉承“做明白的设计”的理念,边学、边做、边改,一步步地解决关键的技术,慢慢地逐步掌握了绞吸疏浚装备的最核心技术,再也不受国外的制约。
2004年,作为国内首艘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大型绞吸挖泥船“航绞2001”,它的建成和投产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大型绞吸船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揭开了自主设计建造的序幕。
从此,“绞吸挖泥船世家”的传奇不断上演。
“一战成名”走上发展高速路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天津航道局联合开发建成了“天狮”号大型绞吸挖泥船,它是我国首艘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采用浅水倒桩钢桩台车的大型绞吸挖泥船。
当时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小插曲:大家对我国的“自行设计和制造”心存疑虑,怕它各项性能比不上进口同类设备。天津航道局就组织了一次现场比赛。结果,天狮号各项指标都领先,获得了“第一名”。“天狮”号也因此“一战成名”。
“天狮”号的成功投入使用是国内设计和建造大型绞吸挖泥船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设计和制造大型先进绞吸挖泥船的能力,也让天津航道局直接加订了“新天牛”系列十条船的订单。上海交大也在绞吸挖泥船核心技术方面越来越成熟,之后的发展便驶上了高速路。
每一艘船的背后,都有一波三折的“造船故事”。
2010年,设计建设“天鲸”号的时候,本来用的是德国的设计方案,结果德国的设计方案与当时的国内需求“水土不服”,排水量、结构、主要性能都要动“大手术”,对方却表示“方案没问题,你改你负责”。
设计所前任所长谭家华老师带领团队科研人员们经过反复测算,大胆表示“我们改,我们交大负责!”毫不犹豫地按照我方的实际需求修改了船舶设计方案,最后成功设计制造出了这艘我国首艘自航绞吸挖泥船。
天鲸号绞吸挖泥船,绞刀功率达4200千瓦,可以挖掘岩石和珊瑚礁,最大挖深30米,总装机功率20020千瓦,成为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
2018年3月,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上最大的重型非自航绞吸装备“新海旭”交付使用,随即开赴远海进行“一带一路”港口建设。
从“航绞2001”到“新海旭”,我国大型绞吸挖泥船设计建造实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产学研用有机结合,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多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国产疏浚设备装船率超过95%,总造价不足国外同类型船50%,与国外同类产品比,具有性价比高和维修服务便捷等优势。至此,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功设计了56艘各种挖泥船,这些船的疏浚量达到全国疏浚总量的60%。(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昌1月9日电(记者陈毓珊)1月8日,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交叉执法检查中期交流汇报会在江西九江召开,农业农村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