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并不是只有中国老人不愿去养老院

济南日报 2020-01-10 11:16 大字

住进养老院,往往就意味着从此脱离了正常的家庭生活。统计资料显示,在家养老的老人中有87.29%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状;而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中度以上抑郁症状人数高达75%。无法割舍的亲情、逐渐凋零的老友、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更让老人眷恋。

“大象公会”发表“狸花猫”的文章说,虽然不时有人宣布“中国人的养老观念正在悄然改变”,养老院产业更是在每年新增千万潜在客户的前景下蓬勃发展,但中国老年人还是不愿意被送到养老院去。乍看上去,这似乎是个观念问题。传说中,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外国老年人似乎更幸运也更想得开,很乐意在退休后把房子卖掉,搬到鸟语花香、服务周到的养老机构里,怡然自乐、尽享清福。社交媒体上传颂的西方养老院景象,常令国内年轻人表示心向往之。中外老年人的观念差距真有如此天壤之别?中国老年人真的是因为传统观念和缺乏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才无论如何都想待在家里吗?

外国老年人也不爱去养老院

事实上,外国老年人也不爱去养老院,尽管从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来看,部分国家的养老机构堪称模范。比如美国的养老社区,作为二战以来逐步发展完善的专为老年人开发的住宅区,其居住环境和服务水平均算得上优越。对于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美国的养老社区服务非常贴心:罹患各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有专门的医疗、护理服务,实现“医养结合”;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则提供基本的社区服务,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使之老有所乐。老人发生意外伤害或者突发疾病,社区医护中心可在3分钟内赶到救助。但是,这么好的地方就是留不住老人。

到2009年,总人口占比超过75%的美国100个大城市中,养老社区的床位/单元总数达到209万个,而同期美国的老人数量有3900万。照此估算,住在养老社区的老人,不会超过8%。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2000年以来,与亲属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数量增长了42%。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发布的数据也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21%购买了接近家人和亲友的住房。搬出或者不去养老社区,回归家庭,也是美国老年人的愿望和行动。

其他发达国家更是如此。在养老机构化程度更低的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老年人基本不去专门的养老院;日本的收费养老机构则供大于求,截至2010年入住人数只有16.2万人,不到2880万日本老年人的1%。

对养老机构敬而远之的原因

维持与他人的正常社交连接,不被隔绝在社会和家庭之外,是大部分人天经地义的需求,不会因为生命终点将近而改变。这是缺乏中华传统文化观念的外国老年人,同样会对养老机构敬而远之的根本原因。

1946年,英国开始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保障,结果到1970年代末便已不堪重负。此后,英国历届政府都把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当作施政重点。在这一过程中,二战后英国兴起的“反院舍化”运动深刻地影响了养老体制的发展方向,认为孤儿院、老人院、精神病院等院舍服务造成了服务对象与社会、家庭的隔离,对服务对象的康复、回归会造成不利影响。“反院舍化”运动影响到了整个欧美对于院舍照顾的态度,比如经典电影《飞越疯人院》。

在这样的背景下,1970年代,英国政府对养老福利和服务进行了改革调整,推出了“社区照顾”的模式,其服务重点就是老人。根据照顾需要和照顾方式的不同,社区照顾可分为“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前者是指社区正规组织提供的医疗、护理等专业服务,以及政府福利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后者则是由被照顾者的家属、亲戚、邻居等提供的服务,主要指日常的生活照料。这两种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包括家人、亲友、社区、志愿机构和政府在内的社区照顾体系。

在这样的系统服务下,英国老人对“养老院”的需求很低,养老院的费用也非常昂贵,有的养老院收费达每周1000英镑;社区照顾的费用,即使是专业的家庭护理,每周也在400至600英镑不等,非正规照顾的费用则更加低廉甚至免费。

即便花费不菲住进养老院,生活质量也不乐观。2015年英国护理质量委员会的调查评估表明,在英格兰北部的42家养老院中,没有一家的服务质量满足“优秀”标准。委员会总监朱迪·唐尼说,在养老院里,“最没有技能的人领着最低的工资,做压力最大的工作,为最脆弱的人提供高强度的服务”。

和中国同属东方的日本,老人养老的方式则主要有三种:在宅养老、机构养老和“两代居”。其中,“两代居”是一种于1960年代发展起来的住宅形式,包括两套相邻而又独立、各自拥有完整生活设施和独立户门的住宅。住宅内部相通,既可使老年人和青年人保持各自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的差异,保留相对的私密性和适当距离,又便于就近照顾老人生活。也有“两代居”是两代人共同居住,年轻人可通过玄关外的单独楼梯抵达二楼居所,晚回家也不打扰一楼的父母。

素有“养老天堂”美誉的澳洲,也不时爆出养老院虐老丑闻。臭不可闻的食物、单薄的衣服、生病无人看管,都曾成为媒体报道中震惊世人的片段。这些养老院每天给老人提供6.08澳元的食物,比囚犯的餐费还少2澳元,远低于社会平均消费17澳元。养老院工作人员则描述说,如果老人不吃那样恶劣的食物,体重就会变轻,这个时候,“我们就给他们准备高热量的食物和补品,让他们增重”。

无论中外,养老院这种集中养老机构,往往是孤独老人不得已的归宿。

居家养老主流模式难以撼动

国内最著名的养老院幸福老人,可能是北大教授钱理群。2015年6月,钱理群卖掉房产和老伴住进了北京昌平一家养老院,房间100多平方米,服务贴心,护理专业。他表示非常适合养老院生活,和老伴都感到潇洒,不用再为生活琐事操心,只需“第一休养身体,第二写作,第三跟朋友聊天”。这样的生活并不便宜,钱老每个月要向养老院支付2万元。

在全国范围,养老机构的月均花费和条件也令人望而却步。低端民营养老院的价格低廉,但很难成为老年人的优先选项:生活条件差,护理水平低,缺乏医疗条件,出现意外难以处理。中端民营养老院价格不菲,可能花掉工薪阶层一个人的月收入,高端养老院价格更是一般人难以承担的。即便是中高端养老机构,近年来的负面消息传闻也不少,除非花费够高,而且子女经常探望,老人的处境也颇令人担忧。

国内近几年开始试点引进社区养老服务,2015年,《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出台,提出的养老服务目标是“9064”:90%老人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并没有过多考虑集中养老。

住进养老院,往往就意味着从此脱离了正常的家庭生活。有统计资料显示,在家养老的老人中有87.29%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状;而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中度以上抑郁症状人数高达75%。无法割舍的亲情、逐渐凋零的老友、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更让老人眷恋。

新闻推荐

国家发改委:春节前后将继续组织投放冻猪肉储备

据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安蓓)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9日说,今后一段时间,包括春节以后,将继续组织投放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