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入学难背后的“精神空巢”
[摘要]只想入学 不想毕业
近年来,老年大学火爆,入学之难丝毫不亚于“入托难”。为了就读老年大学,老人们“抢”名额,甚至主动当起了“留级生”。专家表示,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背后是老年人的 “精神空巢”,他们渴望被关注和充实自我。
“只读书不毕业”比较普遍
“报名必须靠抢,不然肯定上不了。 ”在江苏南京的金陵老年大学英语口语班就学的一位老人说,越来越多的老人走出国门,口语班非常火爆。 “不仅有英语角、英语沙龙,还有河海大学的留学生每个月来学校进行口语交流,所以大家都抢着上。 ”
同时,这里的另一位老人,得知自己在英语经典歌曲演唱班的考试没有通过进而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后,哭成了泪人。没有老伴没有孩子,英语经典歌曲演唱班成了老人生活里的唯一期待。
一边是学员进不来,另一边是学员不想毕业。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十几年仍未毕业的不在少数,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到老年大学学习已经成为生活的快乐源泉。“只读书不毕业”成了普遍现象。
晚年生活的精神支柱
老年人热心于老年大学生活,背后是对精神生活的渴求。随着传统家庭观念不断瓦解、家庭结构小型化,独居、夫妻相依为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精神慰藉需求越来越难以从子女处得到满足。尤其老年人退休后,社交圈会快速萎缩。
每周的电子琴和书法课,是年逾八旬的赵志勇最期待的。上课前一天,他就早早地把书包收拾好。 “待在家里很闷的,没人说话。去学校大家一起说说讲讲,能充实自己的生活。 ”
很多老人不愿将晚年生活“捆绑”在家庭尤其是子女的家庭生活上,他们有着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求。有专家在和老人聊天时发现,很多人哭诉在家里带孙子、围着灶台转,看上去忙叨叨的,其实心里空落落的。
对健康老人而言,进入老年大学已成为养老生活的一种方式。
完善老年教育体系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不想出去”。老年人旺盛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资源供给不平衡,是目前最现实的问题。专家认为,须形成完善的老年教育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形成市、区、社区等联动的老年教育联盟。另外,当前市场上的优质民办老年教育机构为数不多,可以由政府出台宏观政策,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针对不愿毕业的 “留级生”,专家建议可通过在老年大学内设置社团的形式,给这些学员一个活动、学习的出口。如设置摄影校友会,让已经学习多年的学员加入其中,由社团定期组织采风、讲座等活动。既为想进来的新同学腾挪空间,也为“担心离开学校后孤寂”的老学员提供新的活动平台。
“参与社会的渠道变窄了,这也是导致更多老年人加入老年大学的原因。 ”江苏省老龄办副主任刘育林表示,今后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退休老人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减少孤独感,增加被需要感,从这一层面出发缓解老年大学的“入学难”。邱冰清
新闻推荐
编辑同志:近日,笔者发现地处湖北省当阳市淯溪镇廖家垭村境内的漳河水库一座湖心岛上的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地表已经被挖掘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