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专家齐聚合肥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启幕,探讨德育发展新内涵

江淮晨报 2019-12-07 06:38 大字

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教育合作发展、把脉德育发展新方向,12月6日,“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在合肥市政务中心正式启幕。来自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联盟16个地市的教育局局长、德育负责人、中小学校长等500余人齐聚,大家一起分享、探讨德育发展新内涵,并达成德育发展新共识,助力联盟内城市打造区域德育发展“新高地”。

助力联盟内城市打造德育发展“新高地”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2018年,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联盟成立,首批15个长三角地区地市教育局成员单位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结盟长期共同发展。

今年2月份,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加入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联盟,至此,这一“阵容”扩大到16个地市。

作为“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举办的“东道主”,合肥邀请了来自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联盟16个地市的教育局局长、德育负责人、中小学校长等500余人齐聚,通过跨区域的交流分享,把脉德育发展新方向。

长达7分钟的《七秩春秋书华章 合肥教育铸辉煌》诗朗诵,拉开了以“育人70年 德育新路径”为主题的论坛序幕,也浓缩和呈现了70年来合肥教育的发展和成就。

合肥市已设立5个课程德育实验区37所实验学校

分享人:合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杰才

“课堂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合肥市坚持推进课堂优质化、实践课程化,为‘拔节孕穗期’提供充足养分。”论坛上,合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杰才率先作《合肥市构建“三全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分享。

他介绍,为构筑“美丽课堂”、凸显课程育人实效,目前,合肥市已设立5个课程德育实验区和37所实验学校,同时,编印了《戏曲进校园普及读本》《廉洁文化教育读本》等地方教材,构建以先进教学思想为引领、灵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的真正影响力在于独特的校园文化,只有高品位的文化才能培养出高品位的学生。”在王杰才看来,校园文化的培养是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合肥市不断提升“美丽环境”、营造文化育人氛围。比如,致力于将中小学打造成“全市最美丽”的建筑群,并推进学校文化标志建设全覆盖。

德育教育不仅在课堂上,更融入活动中。近年来,合肥市不断整合活动资源,开发六大活动课程——“传承红色基因”课程、“激荡爱国情怀”课程、“引导社会担当”课程、“生命在于运动”课程、“艺术源于生活”课程、“劳动创造未来”课程,通过“文明礼仪我先行”“十八岁成人仪式”“学宪法讲宪法”“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不断培育“美丽学生”。

立德树人,德为先。近年来,合肥市既注重建设美丽“环境、课堂、班级”等校园载体,又注重培育美丽“学生、教师、家长”等校园主体,在整体构架、系统思考、统筹推进的基础上,针对“美丽校园”创建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整合资源,优化措施,汇聚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取得明显成效。

面向学校提供“菜单式”服务面向家长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

分享人: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

教育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更多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德育亦然。

“2015年,针对家校协同教育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项专题调研。”论坛上,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抛出一项调研结果:绝大多数家长对家校合作育人认同度较高,但急需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而近乎55%的学校家教指导缺乏顶层设计,内容缺乏系统性。“于是,2016年5月,我们成立家教中心以后,针对问题整合多方资源,为提升家长育儿能力开展系列有效的指导服务。”

首先是面向学校提供“菜单式”服务内容。“针对部分学校对家长的指导存在单向传递、过度强调服务教学,极少数学校将家长异化为助手等现象,我们组织专业力量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指导菜单》,帮助学校和教师明确家庭教育指导新方向。”施文龙介绍,通过聚焦学校和家长需求,针对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从主题介绍、活动形式、师资配备和细节安排等,开列各阶段家庭教育指导宣讲菜单,方便学校“点菜”。

此外,该区还面向家长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通过引进“智慧家长慕课”,作为公益项目免费提供给全区家长学习,构建教师与家长沟通互动新空间;创建“贤城父母”微网站,关注家庭教育热点话题,开设家长科学育儿网络课堂……

“家庭教育中学校发挥重要作用,一线教师的指导能力是基础。”他介绍,该区还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纳入“双金字塔”型教师培训体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吸纳市级知名专家资源,依托“长三角德育工作联盟”等优质资源,与苏州、嘉兴、合肥等地开展深度合作交流。

学校家庭教育专业指导的“三重门”

分享人: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婧娟

“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是家庭、父母、学校教师等,他们是人才培养的命运共同体,但最根本的目标都是立德树人。”在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婧娟看来,家庭教育实施主体是父母、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是学校老师,但学校家庭教育的指导必须坚持专业性。

“苏州长期以来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管理重要职能,三年前启动的家庭教育课程项目,更是以实事工程的方式强势推进。”在探索实践中,李婧娟也深切体会到,重点应该在区域家庭教育工作的规划与设计上动脑筋,在推进学校科学指导家庭教育上做文章,在落实教师家庭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在优化家长学习内容与方式上出实招。

她举例:苏州科技城实小在一年级家长中试行了“家庭教育培育师”,校长徐瑛通过系统专业学习,成为苏州家庭教育指导名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并在一年级52个教学班中组建“家庭教育培育师”专班。一整年的学习主题,涵盖了“教育到底为了什么?”“爱怎么会变成伤害呢?”“情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

“这些培育师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还可以上岗在班级里给其他父母上课。通过与更多的父母一起研讨家庭教育的理论问题与经验、教训,从而带动更多的家长一起成长。”李婧娟说,这也为家校协作共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第二课堂”助力杭州打造德育阵地建设的“杭州模式”

分享人: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蒋锋

近年来,杭州教育坚持把第二课堂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品牌与抓手,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基地内涵,不断提升第二课堂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推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

“全市各中小学校把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全面纳入全市中小学教育计划,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论坛上,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蒋锋介绍,2015年,杭州申报首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时,第二课堂作为体现全民学习重要内容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充分认可。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2家第二课堂活动基地,2018学年全市有600余所中小学校约207万人次走入第二课堂活动基地,青少年课外教育“杭州模式”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一步,杭州还将发挥场馆的主观意识,积极提升“一馆一课程”品质,要求学校统筹安排好第二课堂、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等综合实践课程,指导学生(包括家长)科学规划第二课堂活动时间,不断开创杭州青少年第二课堂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晨报记者 刘梅梅

晨报制图 朱佩佩

新闻推荐

大家读大家的阅读乐趣

◎萧婧从夏志清、王德威、白先勇、宇文所安到田晓菲、孙康宜、胡晓真、张小虹,八位海内外华语文学评论名家脱下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