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用诗给工匠画像 有感凸凹《劳动万岁》

四川工人日报 2019-12-13 15:58 大字

《劳动万岁》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作者凸凹用朴质沉郁的语言,为129名当代工匠画像,一人一首,一首十二行,诗心玲珑,匠心独运。这在中国是先例,放眼世界,也不多见。

在凸凹内心,住着一个伟大的工匠。诗人在三线工作生活了23年,把最美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三线”,到今天,凸凹一直称自己是“三线人”。“三线”是他心底最柔软的疼痛和幸福,这也是他对工匠情有所衷的原因。“但凡工匠,都有匠心、匠气。正是匠心、匠气遵循了工的章程与程式,用慢实现了细,用细实现了精,用精实现了难度,用孤独和心无旁骛实现了众声喧哗。”李宗盛在《致匠心》中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的,专注做点东西。”“匠心”,是靠时间来默默涵养的,在静默中它渐渐发酵膨胀,在等待中它慢慢发育成长。凸凹心中住着129名工匠,他洞察纤毫,情郁于中,动笔甚微,诗已入人心。

我认为,本书至少有三点值得称道和学习。第一,文学至美与精湛技术的华丽相遇。收入《劳动万岁》的129名工匠,跨越代际长,从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行业包括航天、航空、电子、机械等24个门类。这些人都是在新中国成长或诞生起来的工匠,他们的成长史也正是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史。凸凹附身下视,从最纤细的角度为他们吟唱最美的诗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用最精短的诗呈现中国工匠最专业最丰富也最复杂乃至也最神秘的劳动人民的诗集。

文学至美与精湛技术的华丽相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新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仅有科技的突飞猛进,更有文学文化事业的高速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来没有像在今天如此丰沛豪迈。在这美丽的节点,诗情和技艺华丽相遇了。在凸凹笔下,那些看上去单调、枯燥、机械的工匠劳动,变得有情调、有情趣,有生活热度、有艺术深度,充满无穷魅力,充满精神气象。《劳动万岁》是诗歌意象与职业形象的完美熔铸而完成的工匠造像。是诗歌的精致、精妙、精粹与工匠的精心、精细、精微的一次神奇对应与全新再现。《劳动万岁》因为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而闪耀着异常夺目的艺术光芒,并彰显出极高的社会文化历史价值。

第二,写作自觉与社会担当的高度融合。我认识凸凹时间很短,读他的诗却多年,有清浅的吟唱,也有磅礴的高歌。可以说,他的诗风因题材、时间、生命走向、白天和夜晚而呈现不同光彩。但像这样大规模的专题诗歌创作还是首例。我认为,这与诗人的情怀有关,与自觉担当有关。“文人报国无长物,唯有手中笔如刀。”按凸凹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个“三线人”,一个许身报国的坦荡赤子。骨子里,他的个人诗情与胸怀家国深情总希望找到一个融汇点。这一次向大国工匠致敬,我想,诗人是找到了一个突破点,我们看诗集里的每一首诗,诗人无不在用最朴质的文字抒写对大国工匠的赞美,实则也是在抒写自己的拳拳深情。这导致了他的诗情井喷。借用一句话说:“诗集《劳动万岁》里的那些雕塑般的工匠都有他行于天地的恍惚的脸与热烈出逃的前世今生的影子。”

第三,讴歌时代传递正能量的劳动礼赞。《尚书》中有句名言:“默默者,存”。《劳动万岁》是全国第一部书写当代工匠的诗集,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位诗人向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向和平时代的无名英雄,呈上的诗意的致敬。凸凹在每首诗旁边都细心地同步配有工匠的个人百字简介,彰显着对工匠的尊重。向以鲜教授评价:“作者与中国当代129名工匠的神交所雕刻出的129尊匠人雕像,延续了早已中断的运斤传统,让我们再次倾听到鬼斧神工的风之声。”凸凹以诗歌之名,向新时代工匠致敬。1548行诗,书写的不仅仅是劳动者的故事,更是新时代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精美虚缈的诗行艺术,与灵巧实用的各行手艺产生联系,形成巨大的反差美和张力美,并从文化的切面给予工匠应有的尊严与体面。

歌诗合为时而作,这一点,凸凹就走在了前面,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文学家,关注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为时代讴歌,多撰写“三工”(工厂、工会、工人)方面的作品,为伟大的劳动人民鼓与呼。愿广大读者特别是广大技术工人通过本书得到人生的启迪,懂得以“慧不如痴,慧易成事却难成大事;痴似呆拙,孜孜不倦却终成大事”滋养“匠心”,呼唤“拙心”,增强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工匠人才“一池春水”。

新闻推荐

虱子1亿年前就有了?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吃恐龙羽毛的昆虫

虱子等食毛类昆虫以寄主的毛发和皮屑为生,使宿主奇痒无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对家养宠物、牲畜都造成很大的危害。然而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