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刷脸”的法律边界亟待明确书 宛

钦州日报 2019-11-15 09:54 大字

前不久,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把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了,原因是该单位短信提醒已经办理年卡的他前去进行人脸识别数据采集,否则将无法正常使用年卡。由于郭兵不同意接受人脸识别,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便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此案被称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

此案中,郭兵特地从质证难度更大的信息保护角度入手,表明了他要打一场公益诉讼的目的,目前从媒体报道来看,大多数人是支持他的。人脸识别作为新兴技术,依然存在诸多漏洞,但现在却毫无限制地使用在各个领域。如今,郭兵以诉诸法律的方式“较真”,自然获得人们理解和支持。

不知不觉中,“刷脸时代”正大步流星地走来,刷脸支付、刷脸门禁、刷脸解锁、刷脸取款、刷脸入住等,掀起了一股刷脸大潮,勾画出了未来人脸识别取代钥匙、银行卡甚至身份证的远景。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为49亿元,2018年则涨到13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充分显示出了人脸识别巨大的商用价值,但这样的增长速度也加快带来了安全风险。

技术进步可以让生活更便利,但技术风险如硬币的另一面如影随形,技术应用场景越与生活场景融合,风险就越可能潜伏到无数生活细节中。如今越来越多行业、商家迫不及待地挤上技术快车,以确保资产安全、方便精准服务、提升消费体验等理由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高大上”表象背后是一次次忽视被采集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将数据泄露的风险无限叠加,如此下去恐后患无穷。

在某些日常生活场景中,是否有必要使用涉及收集高级别隐私数据的技术是值得讨论的,如人脸识别智能快递柜。人脸识别应用场景限制在法律上存在空白,立法部门要尽快展开研究并加紧立法,尽快把这项技术关进法律的“笼子”里。同时,也期待郭兵的个案能再次唤醒公众对技术风险的警惕,在面对某些不合理的技术应用场景时,坚持维护个人权益,让滥用技术者多碰些钉子,倒逼他们缩回“伸得过长的手”,同时侧面提醒相关的技术开发者,数据安全高于一切,只有不断提高技术的安全系数,才能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大众。

新闻推荐

傍晚,父亲牵着牛,沿着田间小道回家。

傍晚,父亲牵着牛,沿着田间小道回家。夏日的余晖给父亲和牛的身上镀了一层金色。牛是一头健壮的母牛,身后跟着一头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