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打击“号贩子” 还要织密“防护网”
今年7月22日至10月31日,北京市卫健委开展“加强综合监管、保障行业安全”百日安全行动,通过线上摸排、线下暗访,总结形成了“号贩子活动密度指数”并每周公布,督促医疗机构精准打击“号贩子”,压缩“号贩子”的生存空间。(11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在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的大背景下,医院推出网上预约挂号服务,方便了患者挂号就医,然而一些网络“号贩子”盯上了这一惠民善政,做起了非法谋财生意。此前据媒体报道,广州网络“号贩子”神通广大,某专家一周8个号,被其抢走5个,正常挂号费只有9元,被其叫价880元起步。有鉴于此,北京每周发布“号贩子活动密度指数”,压缩“号贩子”生存空间,并进行精准打击,显然是创新之举。
从北京、广州等地打击网络“号贩子”的情况看,“号贩子”并非有多么神通,而是利用了一些“抢号神器”软件,可同时抢到多天、多位专家、多科室的门诊号。抢号软件被“号贩子”高效率利用,既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又损害了公共利益,这种局面想必是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未能预料到的。
对于“号贩子”利用抢号软件“秒杀”门诊号,进行高价倒卖,公安部门应予以打击,卫生部门及医疗机构也要采取有效打击措施。公安部门打击的是“号贩子”的倒号行为,而不是抢号行为。既然抢号软件弊大利小,又给“号贩子”提供了生存土壤,直接影响了门诊号的公正性,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损害了大多数患者的利益,卫生部门及医疗机构就必须对抢号软件进行全面封杀,像公安部门严打“号贩子”一样,围剿抢号软件。
换言之,精准打击“号贩子”,还须精细织密“防护网”。首先,对于网络“号贩子”,不能停留于被动防范,在围剿抢号软件的同时,卫生医疗机构应主动取得工信部及网络运营商的支持,采取技术措施,为预约挂号网络平台建立应对抢号软件的“防火墙”,提高安全系数,铲除“号贩子”的生存土壤。同时,提高预约挂号网络平台的运行效率,有效规避瘫痪、卡壳、无法登录等异常现象,使网络挂号系统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张西流据《北京青年报》
新闻推荐
三家电信运营商11月14日同时在官网公示了《携号转网服务实施细则》。科技日报11月15日消息,11月30日前,一直采取分区域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