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社评】破除“保护伞”,必须有亮剑的勇气

安徽工人日报 2019-11-15 07:10 大字

打掉“保护伞”,如果说打不动是工作方式方法问题,那么不愿打、不敢打则是态度和原则问题。某种意义上说,不愿打的态度和消极的应对,就是在放任“保护伞”庇佑下的黑恶势力做大做强。

据澎湃新闻报道,11月1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在自治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截至目前,宁夏共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14个,其中13个涉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中有12个打出了“保护伞”,101个涉恶案件查出背后腐败问题和“保护伞”41件。中央督导以来,宁夏所有市、县(区)实现打伞破网“零突破”。

对黑恶势力“保护伞”,百姓深恶痛绝。从震惊全国的湖南操场埋尸案,到云南孙小果案,侦破过程无一不曲折,甚至历经多年“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背后暴露出的关系网、“保护伞”问题触目惊心。

从去年1月中央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各地不断刷新战报,但仍有一些地方在“打伞破网”方面存在力度不强的问题。中央不督导就不打,或者督导一下打一下,甚至有的会降格处理。因此,“加强‘打伞破网’力度”成为多个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反馈报告上的共同要求。

“保护伞”打得少、打不动,其主要原因一是有些涉黑涉恶团伙存在时间较长、洗白较早,如今多以公司化运作等看似合法的方式开展活动,其背后关系网更隐蔽难查。二是当地深挖彻查不力、政治生态不佳,既担心影响地方形象和招商引资而不愿深究,又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而不愿深查。尤其是有的涉案人员层级高,办案的干扰多、阻力大。三是相关部门提前介入、一案三查等机制落实不到位,线索双向移送和查办结果反馈机制不健全,纪检监察部门与公检法协作配合不够顺畅,对一些复杂案件没有同步立案、同步调查,且持有“再给干部一次机会”的护犊子心态。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百姓对于当地治安环境、营商环境最有发言权,哪个县的黑老大名气响、哪个乡的村霸气焰高,大家心知肚明。比如,浏览网上关于扫黑除恶新闻的跟帖,不难发现很多网友贴出类似举报材料的内容,甚至有实名揭发。“有黑有恶必有伞”是很多人的直观感受,然而,一些地方在现实办案中又不时呈现“见黑见恶不见伞”“小伞多大伞少”,这显然与涉黑组织存在时间长、违法犯罪多、影响势力大、群众举报多不相匹配。

打掉“保护伞”,如果说打不动是工作方式方法问题,那么不愿打、不敢打则是态度和原则问题。某种意义上说,不愿打的态度和消极的应对,就是在放任“保护伞”庇佑下的黑恶势力做大做强。比如,在广东清远,两任水政监察支队长充当非法采砂黑恶势力“保护伞”长达14年,通风报信、打击竞争对手、放任收取好处费等,导致国家损失超10亿元。在此期间,坊间传言和相关举报不断,但迟迟不见打击行动,若不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还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

破除“保护伞”,要有亮剑的勇气。此番宁夏公布的13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中,12起打出“保护伞”,所有市县区实现零突破,这很好地印证了当地百姓的感受,也说明了对于破除“保护伞”,只有愿不愿意打,没有打不打得掉的问题。

网上称赞专项斗争战果和追问打掉“保护伞”进展的声音很多,这是一面镜子,既照见扫黑除恶行动的实际成效,也照见公众对“打伞破网”长效机制的追问。百姓关注涉黑涉恶问题,更关注其背后的犯罪分子是否被绳之以法、“保护伞”是否被打掉,以及黑恶势力是否会借助隐藏起来的“保护伞”东山再起。因而,破除“保护伞”是压缩黑恶势力生长空间的需要,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需要,归根结底是维护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利益的需要。

中央部署扫黑除恶三年专项斗争,今年是深挖根治的第二年,明年致力于长效常治——有时间表,有作战图。如何把“打伞破网”引向深入,如何与更深层的“伞”斗智斗勇,确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司法环境,百姓期待看到更多实际行动和成效。

新闻推荐

75个国家和地区将参展201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余俊杰)记者13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