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第一枚金属国徽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10-18 11:25 大字

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国庆一周年纪念日,有关部门临时赶制了一枚木质国徽,而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光荣任务,交给了沈阳第一机器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前身)。

接到任务后,厂子立马成立攻坚小组,28岁刚刚入党的吴嘉祜有幸加入其中。

吴嘉祜介绍,国徽质地为铜铝合金,然而两种金属熔点相差较大,因此浇铸的火候时机不易掌握。“工人们经过反复试验,采取局部浇水、加速冷却的方法,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

吴嘉祜当时负责第二道工序——精加工抛光。这道工序还被细分为五:清理、修补、精雕细琢、刮平、抛光。 “我们用钢丝刷将国徽毛坯凹凸不平处打磨干净,再用小刀将国徽图案雕刻出来,刮刀刮平后整体抛光,这样国徽就如镜面般光亮。 ”

在此期间,沈阳第一机器厂的车间内彻夜灯火通明,工人白天黑夜连轴转。没有炉子,工人们砌了个砖炉;没有化铝罐,自制铁罐代替;没有脱氧剂,用木棒搅拌脱氧;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就在炉前肉眼观察铝水颜色的变化。

1951年4月,沈阳第一机器厂提前20天成功铸造出10多枚不同型号的国徽,其中直径2米的大型国徽于1951年5月1日庄严地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刘洪超

新闻推荐

排球 女排小组赛:中国队胜美国队

排球女排小组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