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北上》的风景 周二中

济宁日报 2019-10-18 09:45 大字

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已经读完,并且有一阵子了。总感觉自己也在小波罗的那条船上颠簸漂流,一直往北行进,没有抵达,所以写书评的事,也就落下了。

《北上》其实讲了三个故事,真正说是两个故事,一是意大利人小波罗为了探寻中国的运河文化,租了条船,从苏州沿着运河一路北上的事,书名也取自这个故事。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小波罗的弟弟,当年为了看中国的运河,参加了八国联军,在天津一带烧杀抢掠及安家落户的事。这两个故事是主要的,是全书的精华所在。为什么说还有第三个故事呢,当年陪小波罗北上的那条船上的翻译、水手、厨师等人,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又聚集到这条河边,面对新时代的运河又掀开了新的人生一页……

《北上》写出了大运河的无穷魅力。小波罗,一个外国人,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中国的运河,在上个世纪初,在动乱的中国,克服重重困难,租船北上,最后死在了运河之上。小波罗一定认为自己死而无憾,因为他深入到了中国运河的骨子里,他最后将自己也变成了运河的一部分。

小波罗的弟弟,后来取名为马福德的汉子,在参加了八国联军后就留在了中国。在小波罗的眼里,他弟弟才是真正的运河专家,他不是为了侵略而来,只是借侵略的机会来中国,来看运河。马福德由一个侵略者,直到1937年被同样是侵略者的日本人杀死,他的所有故事也都发生在运河之上。中国的运河吸引了他们,中国的运河也成全了他们,他们成了运河里的流水,消逝了,但又永远不会流走,他们就这样成了运河的一部分。

那么大运河吸引他们的,到底是什么呢?概言之,是中国文化。但中国文化是宽泛的,需要落实到每一件具体事物上才有看头,小波罗、马福德就是追着这些东西来的。在运河之上,他们看到了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看到了鬼斧神工的中国运河船闸,看到了精彩绝伦的天津杨柳青年画等等,这些,让他们着迷,他们认为见到了人世间不可多得的风景。见识到了这些,哪怕就是死了,也值得了。事实上,他们是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欧洲人好探险,在16世纪初,冒险家们就开始了在全世界的探险。然而,上世纪初,一个外国人要考察中国运河,其实也是一次冒险,也许是更大的冒险。要知道,当时义和团运动兴起,运河沿线流落有很多拳民,他们视洋人为仇敌,小波罗就死在这样的冲突之中。与其说小波罗、马福德是死于战乱,不如说他们是以自己的生命殉了瑰丽雄奇的中国文化。

从写法上来说,小波罗、马福德的故事串联着依次展开,是线性的,而与这两个故事同时书写的,即与它们并联的,还有现在大运河申遗而开展的系列工作。这些事情又不是凭空产生的,后来的人物也都是前两个故事当事人的后人。这让人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运河两岸的人民,生生不息,像这千年的流水一样,一波又一波地在流动着,永远不会断绝,流成了一串故事,流成了一片风景,流成了美丽传说。

《北上》启示我们,古老的运河是大有故事的,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细心发现、保护与传承的。运河,它从历史深处流淌来,还会滔滔不息地流向未来。随着时空的转变,也许现在,这条河当初极为重要的漕运功能弱化了,但它另一项功能却突显出来,即文化旅游的价值,这才是我们在运河申遗后最为看重的事。只有合理利用、保护才有价值,运河也才会在新的历史时空中焕发生机。《北上》写作的出发点,也许就在此吧。

《北上》有风景,也写出了古老中国与现代运河之上的那片风景。随着小说家的娓娓道来,你会跟着他进入一片水气氤氲的天地里,去寻找、去欣赏、去品味你自己心中的那片运河风光……

《北上》徐则臣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新闻推荐

和“中国天眼”确认了眼神

今年的国庆节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上下共庆祖国70华诞。在国庆7天长假里,爸爸妈妈为了让我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就决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