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牢农村医疗的“网底”
村医稳,基层医疗才能稳。作为农村医疗的“网底”,如何稳定村医队伍,是各地正在积极探索的民生课题。记工分,向村医提供正向激励;给位置,让优秀村医有职业上升的通道……重庆荣昌区不断创新政策,努力为村医“除近忧”“解远虑”,全区近600人的村医队伍总体保持了稳定,满足了农村群众就近就医的服务需求。记工分:向村医提供正向利益激励
面向村医落实公卫服务经费补助、兑现基本药物补贴……近年来,政府在农村基层夯实医疗“网底”,提升村医待遇的政策不断出台。但同时,政府补助也不能搞成“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差都一样”也无助于调动村医的工作积极性。
在荣昌,一项政策创新就是,将10多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劳动强度、重要程度等确定不同分值,对村医记工分算待遇。工分越高,获得的补助越多。“建立政府购买村级卫生服务的新机制,就是要让在基层踏实能干、业绩优秀的村医能多劳多得,形成一种正向激励的业务氛围,向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荣昌区卫生健康委主任竹林村介绍。
产妇姓名:刘茂,分娩后一周进行入户访视,登记访视时间、婴儿姓名等基础信息,产妇无感染,婴儿体重、身高正常……这是今年以来,郑国萍入户访视的第15名新生儿产妇。
在荣昌区清江镇分水社区,在村医郑国萍工作本上,仔细记录着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新增0―6岁儿童基本情况登记,一次计1分;入户随访结核病患者,一次计5分……2018年郑国萍公共卫生服务计分量达到1.58万分,结合质量考核评价,当年郑国萍得到公共卫生服务补助1.22万元。
“以前村医收入低,而且干多干少一个样,可能发现了有慢性病患者也懒得上报。”郑国萍说,现在她经常要到农户家随访,发现一例就上报一例、服务一例。只有努力踏实工作,才有更高收入。
正因为记工分能让踏实肯干的村医得利,群众也受益,荣昌区已将这项政策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展至村医一般诊疗费、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等医疗服务项目上,有些村医服务量大、群众满意度高,一年能拿到四五万元补助,大大增加了职业获得感。
给位置:让优秀村医职业上升有通道
在荣昌区清升镇古佛山社区,村医李承勇医术好、医风正,可谓远近闻名。20多年来他一直背着药箱,扎根农村基层,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最近周围不少老百姓听说,李医生快要调到上级医院上班,不在社区里执业了,纷纷跑到卫生室来挽留他,“李医生,大家伙生了病,有个头疼脑热的,第一时间都想到你,你走不得哦!”
“我只是调到清升镇卫生院工作,多跑不了几分钟路程的。大家有啥子事情,还是可以到医院来找我。”遇到上门询问的群众,李承勇总是笑着耐心解释,而且新的村医马上就上岗了,一样能提供服务。
今年李承勇评上了中医副高职称,作为村医优秀人才,被招录到镇卫生院工作,还获得了事业编制。“对于优秀村医,不仅要给待遇,也要给位置,逐步畅通职业上升通道,让他们看得到职业发展的希望。”清升镇卫生院院长赖嘉彬告诉记者。
在荣昌,通过畅通村医职业发展通道,使不少村医能在更大平台上施展才能。曾经做村医,如今是清江镇卫生院院长的刘作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采访刘作友时,他正忙着给一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做着检查。“老人家,你不要慌,心态放松哦。你现在咳喘累,我们先给你做对症治疗,然后安排住院,做详细检查哈。”
“在镇卫生院工作,既要坐门诊,管住院部,还要参与医院值班,就是当一个‘多面手’来用。”刘作友说,医院服务人口有1万多人,工作量肯定比做村医时大得多,虽然累但也更有成就感。
引新人:补充“新鲜血液”夯实医疗“网底”
与其他地方相似,荣昌区也面临着村医老龄化的问题。为了补充“新鲜血液”,去年荣昌区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将19名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才补充到村医队伍中,逐步改善村医年龄、知识结构。
此外,荣昌还专门将村医纳入了定向培养名单,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60名全日制大学专科医学生充实到村医队伍中去。
在昌州街道海螺村,刚刚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郭柯燃,正在村卫生室里忙着帮患者煎煮中药。她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协助村医走村入户,做好慢病患者随访。
郭柯燃就是荣昌区一名村医定向培养生,在大学期间,就签订了村医就业意向协议。为了让郭柯燃尽快获得相关执业资格,荣昌区卫健委还将她送到区级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现在村医收入有保障,在农村也有地位,我愿意当好一名村医服务患者。”郭柯燃告诉记者。
村医是农民健康“守护人”。在基层采访时,不少村医反映,如今国家创新政策,完善村医待遇保障,村医职业“含金量”在提高,建议进一步完善村医退出和养老政策,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
(新华社重庆10月14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6日电在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增长势头迅猛。新疆农牧业机械管理局数据显示,到今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