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图填充大都会壁龛 玄莲昊谈上海纽大艺术
近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壁龛首次被填充,来自肯尼亚的美籍艺术家旺吉希·穆图以四件非洲妇女铜像作品支撑起这座著名的博物馆;另一方面,纽约惠特尼博物馆选出了2021年惠特尼双年展的两位策展人,分别是大卫·布雷斯林与艾德丽安·爱德华兹,他们通过艺术来反映当前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在中国,雕塑家沈烈毅的个展在上海腾飞大厦开幕,他试图用公共雕塑拉近观众和艺术的距离。此外,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于近日重回公众视线,馆长兼策展人玄莲昊谈及了该空间的作用;朵云轩则展现了书法家李志贤六十年书法探索。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人物及热点事件。
纽约|肯尼亚美籍艺术家旺吉希·穆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壁龛中的雕塑,以非洲女性形象承载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该馆建成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博物馆在第五大道正面的壁龛一直是空着的。近日,这个壁龛首次被填充。
旺吉希·穆图
近日,来自肯尼亚的美籍艺术家,47岁的旺吉希·穆图(Wangechi Mutu)受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委托,创作了四件非洲妇女铜像,每件作品都激活了那些自1902年建成以来在墙体立面上休眠已久的空间。
穆图的雕塑,分别命名为“坐着的I,II,III和IV”,穿着盘绕的衣服,头部不同部位有抛光的圆盘。这种装饰是指一些非洲部落妇女佩戴的珠宝和唇板。这些雕塑身高近2.2米,每尊的重量都超过330公斤。
旺吉希·穆图为大都会博物馆制作的雕塑作品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当代艺术策展人凯利·鲍姆(Kelly Baum)说,穆图是在九个月前才接触到这个委任的,作为馆长的马克斯·霍莱因(Max Hollein)希望能够“努力让当代艺术贯穿整座建筑,打破部门之间、历史时期之间、大洲之间的隔阂”。
在穆图看来,融合西方和非洲的艺术传统,描绘强壮的黑人女性形象对她来说很重要。她选择一种当代的方式来呈现传统的石像,这些石像几乎都是女性雕塑,同时也是通常用来支撑屋顶或阳台的建筑元素。
她表示,“历史上,女像柱一直在支撑建筑,以表达一个特定地方的力量和财富。”
“旺热奇喜欢说,女性的身体,尤其是在非洲,是用来承载文化的,” 鲍姆说。“它们就像活生生的博物馆——任何一个特定群体的艺术史实际上都是由女性的身体承载的。”(文/陆林汉)
上海|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策展人玄莲昊
不单是展览空间,更是分享研究性的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位于寸土寸金的浦东世纪大道,2015年“上海纽约大学美术馆”开馆,其后停摆两年、近日以“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的重回公众视线。
玄莲昊
艺术中心的馆长是一位出生于1982年的美籍韩裔策展人玄莲昊。她大学曾主修国际政经,毕业后作为分析师在华盛顿工作了2年。因自小有成为艺术家的梦想,在研究生课程中参与了一些艺术项目,感觉与艺术家一同工作也是“赏心悦事”,转而开始从事艺术和策展工作,在亚洲参与过“上海种子”以及韩国光州双年展的展览策划。
作为一个没有美术专业的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以研究性项目“(看不见的)花园”主题开始为期两年的研究,首展为郑波的“一枝黄花”。在玄莲昊看来,“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在一个大学的环境下,但又不是在正式的课堂中。所以更注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通过自身的感受去理解和学习,这种模式的学习排除了年龄和学历的限制。目前上海纽约大学和艺术相关的专业只有互动媒体艺术,学生想要进一步了解艺术生态,可以先从这个当代艺术中心开始。
也正式因为没有美术专业,所以“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不会把场馆和艺术类学生直接挂钩,而是希望跨学科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其中,并且不单为学生提供艺术教育,而是让任何学科和领域的人都可以在这个非正式的学习空间中有所收获。
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
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
“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希望将自己打造为一个研究性的机构,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展厅,并且可以联络到其他地区的当代艺术中心并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共同学习、分享想法、做研究、为公众服务。
2022年,在前滩的上海纽约大学会有一个真正作为艺术中心的、有目的性的空间。到时会有不同的展厅、不同的功能,还会有一个图书馆,可以阅读馆藏的书籍。玄莲昊希望未来的展览项目更有拓展性,能与外界有更多的沟通和连结。(文/黄松)
纽约|大卫·布雷斯林与艾德丽安·爱德华兹
2021年惠特尼双年展的两位策展人
上周,大卫·布雷斯林(David Breslin)和艾德丽安·爱德华兹(Adrienne Edwards)被惠特尼博物馆选为了2021年惠特尼双年展策展人,旨在通过艺术来反映当前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而此前一年,2019年双年展则是充满争议。
两位策展人对于博物馆而言都是相对较新的成员。大卫·布雷斯林(David Breslin)此前曾在休斯顿的梅尼尔绘画学院和马萨诸塞州威廉斯敦的克拉克艺术学院任职。艾德丽安·爱德华兹(Adrienne Edwards)在2018年成为惠特尼博物馆(Whitney)的表演策展人。 在此之前,她在Performa担任策展人八年,在明尼阿波利斯的Walker Art Center担任了两年的策展人。
大卫·布雷斯林(右)和艾德丽安·爱德华兹(左)
惠特尼美术馆首席策展人斯科特·罗斯科普夫(Scott Rothkopf)说:“他们既是严肃、认真的艺术史学家,他们关注的焦点又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 他们被许多艺术家和同事所认识、喜爱,我很期待看到他们在双年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惠特尼此前一直有着一些争议。在两位策展人走入就任之际(尚未确定其展览的主题)。有不少人在抗议该博物馆的受托人沃伦·坎德斯(Warren B. Kanders)。其公司Safariland销售催泪瓦斯和军用物资,例如防弹背心,防弹机器人和枪套。 有报道称,Safariland的催泪弹已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和其他地方被用来对付移民。
在最近结束的2019年惠特尼双年展中,有八位艺术家扬言要把他们的作品从与坎德斯相关的展览中除去,而后者最终于7月辞职。此双年展一直有引起争议的历史。 例如,在2017年的展览中,白人画家达娜·舒茨(Dana Schutz)就因作品中含有种族歧视寓意而遭到抗议。
惠特尼美术馆的馆长亚当·温伯格(Adam D. Weinberg)表示,两位策展人将组成一支出色的团队。 他说,“他们将在智力和直觉上共同努力,策划一场展览,捕捉当代艺术家的复杂性,矛盾性,挫败感和希望。”
布雷斯林和爱德华兹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很高兴能一起经历这一历程。我们期待在2021年前,与有远见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互动,他们将为展览提供信息和启发。”(编译/陆林汉)
上海|艺术家沈烈毅
以公共雕塑展现艺术与观众的互动性
“如果观众体验过了这个作品,那么这个作品就有意义了。”
艺术家沈烈毅善于以最简单的方式制造观者和作品之间的互动,他将树材、石块、雨滴、涟漪、水流等许多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合的事物用特别凝练的方式固定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艺术家沈烈毅在新闻发布会上
2019年10月9日,““看不见”的跷跷板——沈烈毅个展”在上海腾飞大厦开幕,呈现了沈烈毅近20件作品,是对其艺术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此次展览也是上海腾飞大厦改建后重新开业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人文艺术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并试图让观众与艺术作品有充分的互动。
与一般艺术家那样把自己的创作往高大上的方向凑不同,沈烈毅的这些作品,如《跷跷板》系列、《美术馆》、《天空 卫生纸》等作品,是富有悖论的“东西”,带着诙谐、轻松和调侃的意味,貌似平常却能刺激到人们的神经。作品《美术馆》系列是精心雕琢、看上去柔软舒适的坐垫,但一旦坐上去,则会发现那是生硬冰冷的石块,呈现出一种视觉效果和实际触感之间的反差。
沈烈毅作品,《美术馆》,花岗石 木 铁
此外,水是沈烈毅喜爱的另一自然题材,如《雨》、《舟》等系列。通过对石材的反复试验,他选用了山西黑色花岗岩,利用从石头上打磨出的镜面反光效果来表现水的波光潋滟或阵阵涟漪,并创造了类似水墨的效果。
沈烈毅试图把抽象而不可见的、普通人对美术馆的感受做成了可看可触可感的实体,他认为,作品应该是可以为人所用、可以触摸的实用品,他希望让艺术品回到生活。“我做的作品就是给人看的,给人玩的。”
展览现场,沈烈毅所制作的跷跷板
对此,他也鼓励着人们来到其跷跷板系列中,感受其中的乐趣,让他们在互动中思考艺术。“来看的人不管懂不懂都没关系,能理解的人,会感受到作品更多的意图;不懂的,玩一玩跷跷板乐一乐,也很好。”(文/陆林汉)
上海|书法家李志贤
“古稀沙痕”,朵云轩呈现李志贤六十年书法探索
“临池落笔或尚汉魏,或似晋唐,有一种古雅淳擈之气。”这是104岁的书画家范韧庵先生评价其弟子李志贤书法的一句话。
上海朵云轩近日以“古稀沙痕——李志贤书法展”展出了书法家李志贤近年创作的120余件作品。现年69岁的李志贤从12岁学习书法,师从海上“诗、书、画三绝”、老一辈书画家范韧庵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并得到徐伯清、胡问遂等大家指点。李志贤曾回忆说,范韧庵老师曾将沈尹默赠与的一支白沙茅茏笔转送给他,鼓励他更努力地学习书法艺术。李志贤学书,从《张猛龙》、《张黑女》碑着手,主攻苏东坡,兼学黄山谷诸家,使所书严谨工稳,沉着开张,绝无狂怪滥觞之俗,尽得诸家意趣。他所编的《正书大字典》、《行书大字典》、《篆书大字典》、《隶书大字典》和《草书大字典》等工具书,广受欢迎。
李志贤
李志贤心目中追求的目标一直是书法的“雅正”,他认为,“雅”是具有书卷气的“阳春白雪”,是髙明的艺术境界,““雅”是具有书卷气的“阳春白雪”,是髙明的艺术境界。而“俗”则是低水平、低等级的。 以此为标准,去衡量艺术领域的现象、境界,就不难区分髙下、良莠了。 我在书法艺术上努力了将近一个甲子,不论我的实际水准如何,心目中追求的目标一向是雅正而非粗鄙。观者当知我言不虚。”李志贤说。
李志贤作品
作为李志贤的同门师兄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戴小京回忆,开始学习书法时,李志贤便已是带领他们的成员之一。如今书法界,只有少数能写出隋唐楷书内敛书风,李志贤便是其一。而“静对古碑临黑女”,将碑帖写入诗句吟诵的也属凤毛麟角,他认为, “展览不仅是展现其书法作品,更是拯救艺术家手上的”活”。”
朵云轩党委书记顾林凡说,因为自身对书法的研究、以及碑帖拓本等方面的独特鉴赏力,李志贤曾在任职上海朵云轩古玩公司副总经理期间,完善并拓宽了朵云轩字画鉴定及经营。
李志贤是首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历届理事。一些书法界知名人士认为,“古稀沙痕”书法展,展出的是传承,中国人的文要传承,中国人的书亦要传承,从中可以看到李志贤临池不辍的沉淀,也可清晰地看得出传统的魅力。(文/李梅)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10日,川兴中学退协举办“祝福祖国,欢庆重阳”活动,老教师们吹拉弹唱、载歌载舞,以精彩的文艺表演祝福伟大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