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话旅游
王威插画上世纪80年代,我住小县城,整天忙家务,没时间、也没机会外出,我年过而立,还从没出过远门。记得1987年,陪母亲去省医院看病,确诊老妈的疾患无大碍,才有机会在省城四处走走……回来后,左邻右舍纷纷聚来,听我讲进商场、逛公园、游景区……到夜半才兴犹未尽地离去。
90年代以后,洗衣机、电饭锅、燃气灶等电器陆续进家庭,洗衣做饭变成了转开关、按电钮,解放了我们整天“围着锅台转”家庭妇女,四邻的姐妹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起从电视里看到的山川美景、名胜古迹,都想趁“年轻”去看看。
1993年,我和4个情趣相投的姐妹坐火车去北京旅游。到了“北京站”,载客的“面的”把我们拉到东城区一家旅社。住宿的客人多有来旅游的。那时没有旅行社,想去哪里游览,提前一天在前台登记交款,早晨会有中巴送到景区,定好回去的集合时间,一车天南地北的游人像笼鸟放飞,买门票、看景点、购物、吃饭等全凭自己,傍晚,中巴再把大家分别送回旅社。
北京之行,让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尝到了甜头,当时家里开个服装店,有些积蓄,我每年都要旅游一两次,旅行经验也渐渐增多,如写一张资料卡揣在衣兜,上面除姓名、年龄、住址,还注明血型、身体状况和家里,亲友的电话,以备发生意外让人知道你是谁,能与家人联系;带上一个小药包,齐备救心丸、感冒、腹泻、止痛、晕车等常用药,还有创可贴、碘伏、绷带、棉签等、说不定啥时就用上。
2002年,我和几个多次同游的姐妹去杭州,可谓“艺高人胆大”,到了西湖清波门,大家约好集合时间地点,决定分开走,自己愿意看什么看什么。多次出游,自己走还是头一回,虽觉孤独,却生出一种身心自由的感觉,漫无目的地游览,过了条大街,拐进个巷子,青墙灰瓦的房舍,幽泽泛光的石板路,两侧宅居、店铺接踵,编竹筐、遛鸟、下棋的居民随处可见,走得有些乏累,在一家小餐馆吃了碗“三虾面”,与老板娘攀谈才知,巷子叫蔡官巷,古时官宦、商贾聚居,在杭州很有名。第一次“放单飞”,饱览了江南古巷的雅致秀美,随团队旅游是不会来这地方的,
大家再聚,叙说各自游览的地方,有的说登上了“闻莺阁”,有的讲游览了“钱王祠”,谈笑中充满独行体验、无拘无束的惬意,归来后讲起,姐妹们十分羡慕,都说下次不跟“团”了,弄清景区路线自己走。
从那以后,旅游出行前,我都在报刊、电脑上查询要去的景区情况,然后和大家一起讨论哪些景点必须游览。前年去山西一座古城,发现旅行社提供的线路缺少几处有名景点,我们要求加上,旅行社经理感叹道:“这些大妈,个个都是旅游活地图。”
这些年,我游历了30多个国内著名景区和香港、澳门,还去了泰国、韩国、日本等,每到一地,我都要买游览图,回来后与门票、留影一同保存,至今已装满厚厚两个资料册,闲暇时翻阅,一张门票就是一次游历,一幅景区图就是一个故事,一帧照片就是一段记忆,游览时的情景在脑海重现,链接成岁月中一段段开心、快乐的时光。
几年前,我建起域名“游遍天下”的微信群,已有数百“驴友”加入,大家经常讨论、抒发旅游的乐趣、感慨,还把各自在景区的照片、视频发出分享。
以往,我这个多年没出过远门,整天为洗衣做饭忙碌的家庭妇女,如今变成乘动车、登飞机、坐轮船游历祖国大好河山、饱览世界风光的“游遍天下”,足以见证老百姓观念、素质的提升,精神、物质生活发生的巨变。
新闻推荐
□李雪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近日发布的软泥玩具比较试验结果显示,17款软泥玩具中有13款硼元素迁移量超过相关标准要求,占比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