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适可能是心病
■本报记者 刘墨
身体莫名不舒服,自己感觉病情严重,到处去不同的医院、看不同的专科、不同的医生,做各种检查、治疗,然而,各项指标正常、没有问题,症状也没得到任何缓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找不到病因
可能是心理原因
近日,40多岁的刘女士特地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向医务人员表达谢意,感谢他们治好了自己的“心病”。原来,几年前,刘女士莫名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没查出任何疾病。此后,为了“搞明白”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还到北京、上海、广州等知名医院,看了一位又一位的专家,做各种检查,花费越来越多,症状却愈发严重。
后来,在一名专科医生的建议下,刘女士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看诊,才发现问题所在。原来,刘女士发病前经历过至亲离去的重大变故,这让她非常痛苦,慢慢出现了躯体化症状。最终,在心理干预下,刘女士的症状得以缓解。
“患者如果看遍各科并治疗后,身体不适仍未缓解,最好看看心理医生,排除是否为心理因素造成的身体不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刘可智博士说,在心理学上,对于患者在排除了可能引发疾病的身体器质性病变,却仍然表现出身体不适、反复求医问诊的情况,有一个专用名称叫doctor shopping(像逛商场一样逛医院)。患者其实是心身疾病(是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却始终以为自己只是躯体疾病,查来查去查不出病因,这类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识别和处理,就会在“逛”医院的路上越走越远,浪费时间、金钱,也延误心理问题的治疗。
关注心理
少“逛”医院
“现在人们罹患各种心身疾病的几率越来越大,心身疾病已成为全球性高发疾病,尤其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近三分之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刘可智表示,大多数病人都是前往神经内科、消化科、呼吸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就诊,而非到心理咨询门诊、精神心理科和心身医学科求医。然而,很多疾病看似躯体不适,其实是心理因素引起的。比如神经官能症、情绪性心率失常、肠易激综合症……这些疾病的患者常常表现为失眠、心率失常或胃肠疾病等症状,但又检查不出病因,治疗效果也不好,往往成为反复“逛医”的“主力军”。
刘可智介绍,心身疾病大多数和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生活或工作压力、家庭变故等都可能导致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而引起身体的异常反应;反之,长期的躯体疾病困扰也会引起焦虑、担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加上羞于承认自己有心理或精神问题等传统观念束缚,进而出现“逛医”行为。
避免“逛医”
还需正确对待
“因为各种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疼痛或不适,其实是人们在变相表达内心的压力与脆弱。对此,作为医生或者亲友应引起重视并给予理解。”刘可智建议,对于患者来说,如果看遍各科并治疗多日后,身体不适仍不能缓解,就需要接受医生建议去看看心身医学科,排除是否为心理因素造成的身体不适,从根本上解除痛苦。对于患者的亲友来说,要耐心倾听,尽量陪伴,切忌对患者讲大道理或者斥责;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普及心身健康知识、推广心身医学、提高医务工作者早期识别心身疾病及有效沟通能力刻不容缓。广大医务人员要改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关心病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基层医院及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识别心身疾病的专业技能,学会恰当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必要时帮助患者及时转诊,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新闻推荐
壮丽年奋斗新时代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