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应物兄》:构成一幅浩瀚的时代星图

济南日报 2019-09-05 11:23 大字

□本报记者赵晓林

《应物兄》,是一个让人读起来感觉很奇怪的书名。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李洱,首发于2018年《收获》长篇专号秋卷和冬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8年12月出版,今年8月16日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此次获茅盾文学奖之前,李洱《应物兄》已经获得了《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第十五届《当代》长篇小说论坛2018年度最佳作品、《扬子江评论》年度文学排行榜第一名等奖项。当然,对《应物兄》也不乏批评的声音。

本书的内容讲的是:济州大学筹备成立儒学研究院和迎接儒学大师程济世“落叶归根”。济大著名的几位老教授:古典文学研究泰斗乔木、考古专家姚鼐和古希腊哲学专家何为老太太,还有世界级儒学大师、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程济世先生以及这些大师众多的门生、弟子和友人,都卷入其中,一场轰轰烈烈的儒学复兴大业就此展开。由于兹事体大,引起领导重视,不仅济大校长、常务副校长亲自挂帅,省里的领导也全力参与;由于建造太和研究院、恢复程济世先生旧居原貌的工程复杂、涉及各方利益,于是引来了桃都山连锁酒店老板、养鸡大王、内衣大王甚至全球资本巨鳄齐齐登场。就这样,简单变为复杂,明白变为微妙,原本的学术之事演变成了旧城改造、科技创新、引进外资等发展济州经济的大事。

《应物兄》是李洱历13年而完成的长篇作品。13年写作期间,李洱经历了自己车祸、孩子出生、母亲病故。他自己也曾表示:13年间世界沧桑巨变,个人生活发生很多的变化,我自己的心境非常苍凉,写这部小说我还是30多岁的年轻人,写完已经是年过五旬两鬓斑白的老人。

本书各篇章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为标题,尔后或叙或议,或赞或讽,或歌或哭,从容自若地展开。各篇章之间又互相勾连,不断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意义。它植根于传统,实现的却是新的诗学建构。

作为一部不分卷、部、回的超长篇小说,《应物兄》各色人等纷纭出没,仅给予不同篇幅描写和勾勒的鲜明形象就不下70余位。人物遍布政、商、学、媒体、寺院、江湖、市井,但主体仍是三代学院知识分子。老一代知识分子除了程济世,其余都是新中国历史实践的参与者、见证者。所谓中生代学人,或早或晚,都在1980年代接受了高等教育,与那个狂飚突进又难免“裸奔”的文化青春期脐带相连。晚生代则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是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这类乎三个不同的“文化人种”。

如此庞大的时代画卷,怎样将许多人的许多心事,卤水点豆腐似地聚合成一个时代的心事,并使中国人感到亲切?《红楼梦》的东方式叙事智慧再度启迪了李洱。《应物兄》没有用曲折动人的情节,也没有用意识流手法,而是循日常的“言行举止”,即时的“所感所发”来塑造三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当下风貌,不仅有着充分的社会学和美学依据,而且也推陈出新地将《红楼梦》每回都以“话说”“却说”起头的全知叙事,改造成了“他见””我想““后来才知道”等更为自然的有限叙事。

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李洱说:“我确实没想过这本书会获奖,我想每一个认真写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都不会去想是否会获奖,但是发表完之后,出版完之后,当它进入公共空间的时候,它要允许各种各样的讨论,包括在各种奖项里的讨论,这些讨论对打开作品内部的空间是有意义的。”

新闻推荐

这些细节别遗漏 儿童房灯光怎么调?

在不少人的常规认知里,儿童房的灯光过亮或过暗都不好,特别是学习灯光。不过,现在有些新说法可能会颠覆你过往认知的传统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