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钦文“旁听”
◎姚秦川
许钦文毕业于浙江第五师范,以教师为职,业余创作小说,并发表过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有趣的是,许钦文之所以能踏上文学之路,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他当初在北大时的“旁听”。
1917年,许钦文从浙江第五师范毕业后,先在该校附小任教,不过时间不长,对文学怀有满腔热情的他辗转来到北京,想要在文学方面闯出一片天地。当时,北大一向有“旁听”之传统,旁听生大量存在,而且个个昂首挺胸,成为北大校园的一大奇观。校方对此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课的教授则希望人才越多越好,于是,许多教室都坐有旁听生。许钦文当然也知道这一情况,于是来到北京后,他立即“驻扎”北大,开始了自己的“旁听”生涯。
当时,许钦文对鲁迅仰慕已久,来到北大后,他直接选择“偷听”鲁迅正在讲的《中国小说史略》课程。时间一长,加上和鲁迅又是同乡,两人因此交往甚密,许钦文甚至还自称是先生的“私淑弟子”。也就是从那时起,许钦文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于1922年顺利地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晕》,此后经常在《晨报》副刊发表小说和杂文,并受到鲁迅的扶植与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其短篇小说《理想的伴侣》发表后,鲁迅写了《幸福的家庭》,在副题上冠以“拟许钦文”,使之名噪一时。不过遗憾的是,到了1927年,由于种种原因,许饮文从北京回到了杭州,重新当起了教书先生。不过在业余时间,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数年中发表了《幻象的残象》《若有其事》等十几部作品,受到文坛关注。
十几年后,许钦文曾在一篇文章中深情地回忆道:“我在困惫中颠颠倒倒地离开家乡,东漂西泊来到了北京。在沙滩,可受到了无限的温暖。北京冬季,吹来的风是寒冷的,衣服不够的我在沙滩大楼,却只觉得是暖烘烘的。在此期间,鲁迅先生那种无微不至地关照,则是令我一直感念至今。”
(摘自《人民政协报》)
新闻推荐
喜迎第26届杨凌农高会本报讯(记者王平)9月1日,记者从杨凌示范区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专题会上获悉,第26届农高会招展组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