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我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创始人伍淑清:001号“中国合伙人”拉开招商引资大幕

华西都市报 2019-08-21 03:49 大字

我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创始人伍淑清: 伍淑清在香港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

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左五为伍淑清。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获得批复通知,具有历史意义的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

北京首都机场,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为航班提供机上饮食服务。(资料图片)

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柳青香港摄影报道

【北上“吃螃蟹”】华侨后代“伍小姐”成为了第一批“中国合伙人”

伍淑清的父亲伍沾德是广东台山人,1947年毕业于当时的广州岭南大学,后移居香港。伍淑清8岁那年,伍沾德兄弟创立了美心公司,之后逐步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饮食集团,目前美心集团已占香港饮食业市场份额的10%以上。少女时代的伍淑清就读于香港的教会学校,严苛的管理令她养成了自律的习惯。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只休息四小时,其他时间几乎都在工作。这个“生物钟”已经保持了几十年。从教会学校毕业后,伍淑清留学美国。23岁学成返港,她做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我跟妈妈讲,不用麻烦您再给我介绍男朋友了,我要利用人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1978年,伍淑清30岁。就在那一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航程,开始向世界敞开大门。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伍淑清,也是在那一年12月,第一次来到内地。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美通航事宜开始提上日程。然而,中美通航面前摆着一个重大难题:长达几十个小时的飞行时长,中国当时没有能够提供专业航空食品的企业。通航谈判中,美方明确提出,中美航线的配餐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可当时的首都机场,为航班提供配餐的是民航北京管理局下属的一个只有30多人的配餐间,盛放餐食的是保温桶、暖水瓶。伍淑清曾对媒体回忆,她第一次坐中国民航的班机时,食物是冰冷的,空姐提着开水壶走来走去给旅客冲茶,同机的香港人纷纷抱怨。“后来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王匡找到我爸爸说,国家希望您到内地做航空食品。”伍淑清回忆,于是她来到内地,想亲眼看一看内地的发展。伍淑清坦言,当时的感觉是“很落后”,但同时,她也敏锐地看到了内地巨大的市场潜力,感觉到了有做事情的空间。1979年这一年,对于伍淑清和她的父亲伍沾德来说,格外忙碌。由于1980年5月,是中美两国计划通航的日期,伍淑清和父亲多次往返京港两地,就合资创办航食公司进行谈判。当时除了美心集团之外,与中国民航局进行谈判的还有来自日本、欧洲和新加坡的企业。伍淑清回忆,当时日方提出的要求是日本航空在首都机场的优先起降权,不管其他飞机上的乘客是什么人都要为其让路。最终,中国政府决定选择华侨出身的伍家作为合作对象。

【义气自筹500万】

先买设备,再签合同

“不是做买卖而是为了国家”

“内地之前还没有外商投资方面的法律。”伍淑清回忆,当时很多合作细节都是从零谈起。他们就把香港的企业法、工商业法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拿到北京去谈,最终签署了意向书。然而,由于无先例可循,上级部门迟迟没有批复合同。伍淑清记忆犹新的一个细节是,时任中国民航局局长当时对他的父亲伍沾德说,“伍先生,因为中国没有审批中外合资企业的先例,审批还需时日。我们先握握手,一言为定。”听到这番话,伍沾德说:“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相信邓小平先生宣布的改革开放政策。”于是,双方握手为约。

1979年11月,距离中美通航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伍沾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先自己垫付500万港币购置设备开工,再等待批复。“500万港币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可以在香港楼价最高的中环买下好几层写字楼。但是我们有相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国家好,也都相信改革开放一定会让国家有大发展,所以我们彼此信任,甘愿为此冒险。”伍淑清说,因为父亲是华侨的后代,所以希望看到国家强大,当时不是抱着做买卖的心态,而是为了给国家做贡献的情怀去做这件事。

伍淑清回忆,父亲做这个决定时,曾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当时很多身边的人都劝他不要‘去北京做生意’,伯父也曾警告他‘有问题要自己承担责任’。”然而她的父亲,并未退缩。

筹到资金后,北京工厂随即开建,但挑战再度来临。航线对航空配餐要求严格,要达标就需要进口欧美设备。在当时,欧美仍对中国实施禁运,伍沾德就以个人名义,从美国购买设备,在香港订货付款,设备运到香港后,再想办法运回内地。到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终于拿到审批许可时,工厂已经开始生产,伍淑清将这比喻为“先有蛋,后有鸡”。【001号合伙人】

打卡改变员工旧思维,引进的不仅是资金更是理念

1980年4月,国家正式批复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当年5月1日,北京航食挂牌成立,投资双方分别为: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出资300万元,占股51%;香港中国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出资288万元,占股49%。北京航食因享有“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的批准文件编号,被誉为“001号合资企业”。

作为合资企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京航食在成立之后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回望过去,伍淑清认为:“当时引进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还包括整个企业合作的理念和模式。”

伍淑清曾对媒体回忆,当时他们与还习惯于计划经济思维的合作伙伴不断革新,从合资企业的法律条文、股份制概念、复式记账法、打卡管理制度等细节入手,一步步将001号合资公司塑造为行业领军企业。“我们需要重新培训员工的理念,比如刚开始时,很多员工不愿意打卡,觉得这么做是不是瞧不起他们”,如今这些早已司空见惯的企业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伊始的中国,曾面对旧思维的挑战。伍淑清说,当时自己每两个星期都要去一次北京,落实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她的弟弟则直接在北京工作了9年的时间。

如今,北京航食占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70%的配餐市场,实现了38年连续盈利,累计纳税超过16亿元。001号企业填补了行业空白。随后,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形式出现的三资企业,在中国内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商务部数据,截至2016年底,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近40万个,实际使用港资9147.9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境外资本统计,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1.7%。伍淑清说,改革开放之初,港资帮助内地企业了解市场经济、培养人才,扮演了“辅导员”的角色。而目前,在港资份额占据内地引资“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其角色应适时转变为“服务提供商”,吸引更多外资进来,带领内地企业“走出去”。【她的爱国心】

带孩子们来内地探访,她把精力投入香港青少年教育

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伍淑清,也开始从其他方面参与祖国建设,从1988年开始,伍淑清先后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见证和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在香港回归前,伍淑清还曾担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为香港回归做了许多工作。1997年7月1日,49岁的伍淑清在香港见证了五星红旗升起。香港回归后,伍淑清参与了大量推进内地和香港的交流合作工作。如今,伍淑清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青少年的教育上,在她看来,香港的青少年要同时具备国家的概念和全球的视野,由她赞助的香港中华基金中学的学生,曾多次到内地进行交流学习。

【断不了的家国情】

伍淑清父亲伍沾徳

创立美心,是出于一份民族自尊心

广东台山是有名的侨乡,伍淑清的父亲伍沾徳1923年出生在此。伍沾徳早年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后为逃避战乱,跟随岭南大学从广州迁移到香港,后留在香港发展。1956年,伍沾德和哥哥伍舜德一起在香港创立了美心餐厅。然而伍沾德曾对媒体回忆,创立美心完全是出于一份民族自尊心。上世纪50年代,由于工作的关系,伍氏兄弟经常需要邀请一些客人到西餐厅用餐,但是每次去都被安排坐在厕所旁边的角落。对于这种莫名奇妙的“待遇”,伍沾德认为是歧视。他说:“餐厅欺负中国人,把好的位置安排给洋人,我们则要坐近厕所旁的角落。”遭受到的这种“冷遇”,诱发伍沾德萌生了一个念头:“难道中国人只能光顾外国人办的西餐厅?我们中国人就办不好一家出色的西餐厅?”凭着这种不服输、为中国人争气的心态,伍沾德决定进军餐饮行业。如今美心餐厅已经发扬光大,发展为香港最大的饮食集团——美心集团,占香港饮食业市场份额的10%以上。在中美通航前,伍沾德临危受命,用个人担保投资与中国民航局合作,生产出民航配餐。1980年5月1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挂牌营业,在当时的设备条件下,日产中西餐700份。如今,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日均航空配餐超过8万份,对中国民航业发展贡献良多。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当天,伍沾徳和女儿伍淑清一起,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参加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伍淑清回忆,“当我们看到英国旗降下来,五星红旗升起来那一刻,爸爸很激动,那是他老人家盼望了一生的时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代睿

【数据看发展】

“001”号合资企业 北京航食的发展之路

1979年7月,我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为中国利用外资扫清法律上的障碍。1980年5月1日,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食成立。投资双方分别为: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出资300万元,占股51%;香港伍沾德先生为代表的香港中国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出资288万元,占股49%。那一年,中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到2017年,旅客运输量达到6.1亿人次。快速增长的航空旅客量意味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截至2018年,北京航食有员工近3000名,日均配餐量超10万份,每日配餐航班超500架次。为德国汉莎、阿联酋、美联航、日航等30余家外国航空公司以及国航、东航、南航等多家国内航空公司提供机上配餐服务。随着以北京航食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成立,越来越多外商进入中国市场。1986、1995年中国分别有了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外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日渐繁盛。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近40万个,实际使用港资9147.9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境外资本统计,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1.7%。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8年全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0533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1349.7亿美元。在对中国内地投资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中,中国香港以960.1亿元排名首位,超过后面9位的总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代睿人物名片 伍淑清

伍淑清,1948年生,香港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之女,祖籍广东台山。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第七、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上世纪80年代参与创建我国第一个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现任该公司名誉董事长。香港回归后,伍淑清创建“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计划每年组织一万名香港青少年到内地参观学习,认识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增进民族情怀,关心祖国未来。

握手为约

伍淑清记忆犹新的一个细节是,时任中国民航局局长当时对他的父亲伍沾德说,“伍先生,因为中国没有审批中外合资企业的先例,审批还需时日。我们先握握手,一言为定。”听到这番话,伍沾德说:“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相信邓小平先生宣布的改革开放政策。”于是,双方握手为约。

义气垫资

1979年11月,距离中美通航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伍淑清之父伍沾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先自己垫付500万港币购置设备开工,再等待批复合同。

顶住压力

伍淑清回忆,父亲做这个决定时,曾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当时很多身边的人都劝他不要‘去北京做生意’,伯父也曾警告他‘有问题要自己承担责任’。”然而她的父亲,并未退缩。

新闻推荐

善走新路 执守并抓

同心三种标语,共同初衷;三种表述,不同效果。最为简单粗暴的标语收效显著,其他两则较为传统的标语却不尽人意。究其本质,何以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