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蔡廷锴: 卫国抗战 绝不退缩

广安日报 2019-08-20 01:50 大字

英烈档案蔡廷锴,1892年出生在广东省罗定县,因家境贫困,他自幼失学,少年时即投身军旅。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等重要职务。

1922年3月,孙中山在韶关督师北伐,投身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蔡廷锴,在攻占信丰城的战斗中,蔡廷锴奉命星夜追击退却的敌人。他带领全连强行军一日一百多里,突进袭击将敌军击溃缴械,北伐军顺利占领信丰城,蔡廷锴被记功一次。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蔡廷锴升任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团长。不久,第四军扩编,蔡廷锴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副师长。1930年,蔡廷锴被任命为第十九路军军长。

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上海的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第二天,蔡廷锴与蒋光鼐、戴戟三人联名向全国各界发出抗日通电,表示身为军人,“惟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卫国抗战而抵抗,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经过近四十日的浴血奋战,十九路军苦撑月余,粉碎了日军“四小时占领上海”的狂言。一二八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1933年11月20日,蔡廷锴与陈铭枢、蒋光鼐等人一起,发动了著名的福建事变。事变后,蔡廷锴流亡海外。1935年,蔡廷锴在香港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主张联合各党各派一致团结抗日。

新中国成立以后,蔡廷锴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等重要职务。

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因病在北京逝世。

(据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山西芮城:调研重点项目建设 推进畜牧产业提档升级

本报运城讯(记者李富辉)8月12日,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副县长王润对今年投资5000万的温氏新村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及投资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