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70年,看合肥 从“小县城”到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市场星报 2019-08-20 00:41 大字

从建国初期经济总量不足亿元、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万的“小县城”,发展成为正在崛起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记者从合肥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新中国成立70年,合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抢抓机遇,砥砺奋进,敢为人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奇迹,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70年,合肥经济四次大跨越

记者了解到,70年来,合肥市经济总量从不足亿元发展到近8000亿元,年均增长10.6%,其中1979~2018年均增长13.0%,快于1950~1978年均增速5.8个百分点。

“70年间,合肥经济实现了四次大跨越。”合肥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次跨越为1949~1975年,用时26年,经济总量超过10亿元,达到10.3亿元,年均增长7.5%;第二次跨越为1975~1994年,19年迈上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9.9%;第三次跨越为1994~2006年,仅用12年迈上了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6.3%;第四次跨越,从2006年至今,平均每两年跨一个千亿台阶,2018年达到7822.9亿元,年均增长13.2%。

据统计,合肥经济总量在省会城市中的位次由1978年第19位,2005年第18位,前移至第11位。人均GDP由1949年49元增至1978年的408元,2018年达到97470元。

公路里程是新中国成立初的90.9倍

合肥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水、陆运输较为发达,铁路运输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民航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片空白,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合肥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立体衔接联动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夯实。

数据显示,2018年,合肥市公路里程达19026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的90.9倍,年均增长6.8%;公路货物运输量3.41亿吨,是1957年的2107.6倍,年均增长13.4%。水运货物运输量5258万吨,是1957年的254倍,年均增长9.5%,合肥水运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0.52万标箱。铁路营业里程570.4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的3.8倍,其中快速客运铁路289.2公里,占全省的20.2%;铁路客运量4299.1万人,是1957年的53.1倍,年均增长6.7%。民航客运量607.5万人,是1978年的341.3倍,年均增长15.7%,新桥机场闯入“千万级俱乐部”。

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8%

合肥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合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2年的45元增至20389元,年均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0年的1432元增至2018年的41484元,年均增长12.8%。城乡收入比由1990年的2.49缩小为2018年的2.03。

从工资来看,合肥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949年的164元提高到2018年的89022元,年均增长9.6%;住户存款余额由1952年的124万元增加到4003.41亿元,年均增长21.2%。

普通中小学达到800多所

在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合肥市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从教育来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由1952年的22.99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63.51亿元,年均增长18.4%。普通高等学校从无到有,2018年达50所;普通中学、小学分别由1949年的7所、327所增加到350所和515所。

同时,文化事业繁荣兴旺,1949年合肥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只有1个,2018年增加到9个、11个和35个;2018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9.5%,分别比1983年提高29.5和63.5个百分点。

此外,卫生事业长足进步。2018年末,合肥市拥有卫生机构2293个,是1949年的34.2倍,年均增长5.3%。每千人拥有床位数由1949年末的0.02张提高至2018年末的6.91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由0.1人增至7.54人。

4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扎根”合肥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合肥积极把握全球化机遇,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城市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合肥进出口总额由1995年的1.72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308.13亿美元,年均增长25.3%。其中出口额由1.07亿美元增加到182.46亿美元,年均增长25.0%。2018年,机电产品出口额131.9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7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80.59亿美元,占出口额的44.2%。中欧班列开行182列,增长1.6倍。

在利用外资方面,1985年,合肥“引进来”刚刚起步,外商直接投资仅55万美元。进入21世纪,全市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对国际资本形成较强吸引力,大量的国际资本落地生根,利用外资呈快速发展态势。

2018年,新备案外商投资企业140户,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30亿美元,比1985年增长5871.7倍,年均增长30.1%;2018年末,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共46家,在肥投资设立64家外资企业,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13家和22家。

新闻推荐

山西芮城:调研重点项目建设 推进畜牧产业提档升级

本报运城讯(记者李富辉)8月12日,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副县长王润对今年投资5000万的温氏新村绿色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及投资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