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36条” 让家政服务业迎来春天
□本报策划
编者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36条具体政策,被外界称为“家政36条”。《意见》明确,将通过发展员工制企业、推动家政进社区以及开展家政培训提升行动等方式,实现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意味着家政服务业将迎来春天。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2800万人。这一数字目前仍在持续增长,但在当前社会“养老”和“育儿”的双重需求作用下,家政服务员的缺口仍然不小。“家政36条”出台后,家政从业者会受到哪些影响?对于技能提升、价值评价及劳动权益等困扰家政行业的老问题,《意见》给出了哪些新答案?
1 现状:我国家政服务业正快速发展
家政服务是指将部分家庭事务社会化、职业化、市场化。近年,我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增长较快。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5762亿元,2019年预计突破6900亿元。
此外,艾媒咨询测算,2019年,我国家政服务业企业将突破74万家,我国家政服务企业总资产将突破4300亿元。
与不断扩大的家政服务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缺口大的现状。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家政服务业市场也迎来了爆发,月嫂薪资水涨船高,也变得更为抢手。深圳的杨女士在怀上二宝后,就开始寻找合适的月嫂,最终杨女士在某月嫂机构以一万元左右的月薪聘请了一位月嫂。杨女士坦言,一万元左右的月薪虽然有些高昂,但现在的月嫂太抢手了,她足足提前了半年才找到合适的月嫂。
但是,从业人员难聘请、素质参差不齐、服务不规范……这些问题都令不少雇主感到不满意。
陕西西安的谭瑞打算为行动不便的母亲寻找保姆,为了保险起见,谭瑞每次都去正规的家政服务公司选保姆,但还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开始服务还不错,一两个月后就不行了,不守时、保洁不到位等问题越来越多。”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全面二孩政策推进实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居家养老、康复护理、育婴育幼、烹饪保洁等多样化的家政服务需求呈现刚性增长。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意见》将会给出怎样的解决措施?
2弥补短板: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保证服务质量
不少雇主都提到,部分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足、服务品质不稳定、相互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较为突出。此外,近年来,“金牌”月嫂的技能让很多人对家政人员技能的专业性、“含金量”有了直观认识。但在现实中,速成培训、公司自己给月嫂发证、定星级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北京的张阿姨已从事月嫂行业6年,提起培训,张阿姨表示自己最初在公司接受了一周左右的培训就匆匆上岗,而她的经验主要来自于此前在农村老家替亲戚带孩子的经历。
张阿姨很渴望学习催乳、营养配餐、产后恢复等方面的知识,但公司很少组织她们培训,而培训机构动辄上万元的费用更让她望而生畏。为此,张阿姨只能偶尔通过手机上网学习充电。“几年下来,主要提升的还是与雇主的沟通交流能力,专业方面有时确实没有底气。”
在一家月嫂培训机构网站打出的广告称,7~12天就能完成高薪就业课程的学习取证上岗,输入手机号就能获得培训课程资料的档案。而一家大型家政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一名月嫂从“普通”进阶到“金牌”至少需要48个月,此前还需要做一段时间的育儿嫂。
对此,《意见》提到,要加大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工作力度,在岗家政服务人员每两年至少得到1次“回炉”培训,组织30所左右院校和企业引进国际先进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体系。
某家政服务企业负责人宋先生认为,“要弥补这一短板,还得依靠专业化的管理和培训。”宋先生展示了一张该企业的培训分类清单,清单对家政人员分为住家型、不住家型、钟点工三大类,并细分了做饭、做家务、照顾孩子、照顾病人、饲养宠物等。该企业对清单上的每一项分类都有着详细的培训计划。但宋先生在提到培训的实际效果时,也承认,由于不同的从业人员学历、年龄以及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培训的效果并不稳定”。
在《意见》出台以后,宋先生对其中提到的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内容非常赞同,认为这有助于从根本上保证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
3 强化保障:员工制家政企业提升从业者归属感
“从事家政服务,总觉得没有归属感”“每月就是按谈好的价钱拿工资,其他保障很少”……事实上,不少家政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也不满意。相比于熟人介绍,他们更愿意通过家政公司寻找雇主,毕竟对不少家政员来说,家政公司的渠道更为正规。
可是,仍然有不少家政员缺乏保障、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三年前,王洪泽通过家政公司介绍找到了一份住家保姆工作,可没想到在雇主家洗澡时不慎滑倒,导致左手手腕粉碎性骨折。受伤后,王洪泽才发现雇主没有按照“合同”约定为自己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而她与雇主、家政公司三方签订的《家政服务合同》,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合同。意外发生后,家政公司和雇主都认为应由对方承担后续费用,王洪泽面临“两不管”的尴尬局面。
王洪泽只是家政公司“中介制”不规范用工方式的众多受害者之一。但目前,“中介制”用工方式是家政服务行业的主流,而对各方利益更有保障的员工制企业,在整个家族服务市场中占比很低。有专家认为,员工制企业需要为从业者缴纳社保,这意味着企业用工成本提升,再加上家政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强的特点,企业方往往不愿为从业者缴纳社保。
员工制企业,就是指直接与消费者(客户)签订服务合同,与家政服务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统一安排服务人员为消费者(客户)提供服务,直接支付或代发服务人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并对服务人员进行持续培训管理的企业。
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根据用工方式参加相应社会保险,重点城市率先支持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加大社保补贴力度,利用城市现有设施改造作为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集体宿舍。《意见》还提出,各地支持有条件的员工制家政企业提供职工集体宿舍,园区配建职工宿舍优先面向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
“员工制家政企业的发展方向,让我们的归属感更强,工作也更有保障了。”月嫂司女士注意到《意见》中关于“分类制定家政服务人员体检项目和标准”的内容,“月嫂的服务对象经常更换,每接触一家新的服务对象,对方大多要求我们提供体检信息,有时甚至会反复体检,一旦我们提出异议,就容易引起矛盾和误会。”司女士认为,《意见》中提到的关于家政服务人员体检项目和标准的内容,可以让她摆脱上述困扰。
4 鼓励办学: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意见》还提出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这让不少家政企业负责人深表期待,他们认为,“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是提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关键举措。
《意见》中的这条内容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网友质疑,辛苦读书20年,毕业出来却做保姆?高校设置家政专业是不是浪费人才?
对此,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表示,家政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能简单理解为“做家务”。目前一些高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并将其归到教育学或法学门类,其专业定位更偏向理论、管理知识而非家政实务的培养。换言之,家政专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保姆”,而更像“管家”。
苏海南认为,家政专业的定位应该是家政服务职业教育,通过专业学习掌握家政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同时掌握家政管理、营养调配、家庭教育等专业技能。“认为只注重学习书本知识的叫做人才,具备操作性技能、干实事的就不叫人才,这种人才观本身就是片面的。”苏海南说。
5 规范服务:让雇主和家政员双赢
张凤清常常在春节期间从山西老家来到北京从事月嫂工作,但今年,张凤清说她再也不会在春节期间来北京务工了。问及原因,张凤清说:“我不想继续在雇主家受气了。”
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价值得到体现,张凤清的想法代表着不少家政从业者的感受:“看人脸色”“被人使唤”……因为感到工作不体面,得不到雇主的尊重,不少家政员选择离开了这个行业。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家政人员服务能力不强、态度欠佳、难以沟通,一些雇主也感到受气、委屈。
业内人士表示,长久以来,家政服务质量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容易引发雇主和家政员的纠纷。而此前,行业内也曾制定出台过一些标准,但效果有限。
针对这一问题,《意见》带来了新“药方”。让供需双方能安心服务、放心使用,关键在保障和规范。《意见》明确,将推动改善从业人员居住条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规范和完善从业人员体检服务,引导发展家政商业保险措施等,保障家政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劳动者干得安心,消费者用得放心。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朱光耀在解读《意见》时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家政服务行业的标准规范,研究制定信用评价、服务分类等标准;研究制定家政企业服务质量第三方认证实施方案,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家政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认证;鼓励家政企业做出优质服务的承诺,公开服务质量信息。
6 减轻负担:推动家政进社区有助行业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家政服务的对象大多分布在城市的居住集中区域,其中不乏老旧小区。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居住距离较远等情况,成为增大服务成本、加大服务对象经济压力的重要因素。对此,《意见》中“推动家政进社区”等内容备受家政服务从业者和服务对象的认同。
陕西西安市民张建明老人由于身体不太好,儿女打算为张建明聘请一位家政员进行照顾。原本儿女们想就近寻找家政员,可因为张建明老人住在老旧小区,附近缺少家政服务网点,儿女们只能去市内的新城区或家政服务网点较为集中的小区寻找家政员。
“推动家政进社区,能让我们居民就近享有便捷服务。”张建明认为,老旧小区改造后,大家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也为家政企业在社区设置服务网点提供了便利。
家政从业人员李阿姨说:“我很期待《意见》里关于家政人员通过市场租房居住可以得到政府补贴的政策尽快细化、落实。我们这一行很多人在城市都是租房居住,如果能够得到补贴,我们的经济负担就会减轻,收入也能提高。”
7 减轻负担:家政企业共享政策红利
“家政36条”的出台,使得整个家政行业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上海市家政服务业协会副会长张丽丽表示,“家政36条”是目前我国在促进家政业发展方面最全面、最规范、最有力度的文件。为抓好贯彻落实,今年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有关工作做出具体安排部署,并为家政业的发展制定了清晰的目标:未来三年内,家政业从业人数达到5000万以上,营业收入达到一万亿元以上,这两项均为2018年数值的翻倍。
而广州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莫小英介绍,目前“家政36条”的17条政策已经在广州落地实施。家政业存在的很多问题通过“家政36条”得到了切实的解决。“过去由于没有社保,家政业留不住人才,现在这一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家政36条”中的减税政策更是获得了家政企业的欢迎。北京家政服务协会副会长傅彦生表示,“家政36条”颁布后,一些大型的家政企业的减税规模预计在千万元以上。
“‘家政36条’中明确将家政服务业定义为新兴产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传统服务业,可见国家对行业的重视程度和行业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北京某家政企业执行总经理张穆森表示,“消费升级促进家政服务需求增大,政策红利支持产业提质扩容,在天时地利的市场环境中,我们需要更好地把握机遇,努力探索,发展新思路,在家政服务扩容的工作上砥砺前行。”
新闻推荐
“雨果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法国作家、评论家戈蒂耶早在1838年便预见性地作出评价。8月12日下午,展览“维克多·雨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