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人物速写夏老六十年一叹“我一生的命运完全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华西都市报 2019-08-07 02:50 大字

人物速写 2008年4月16日,夏堃堡(右一)和宋健握手交谈。

1990年9月,夏堃堡(右二)陪同曲格平(右一)进行外事活动。

“夏堃堡同学:你被录取为留苏预备生,请你于8月18日上午九时到上海市教育局参加会议。”1960年8月,在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立的第一个工人住宅区——曹杨新村的家里,甘泉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夏堃堡接到由上海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发出的录取通知书。殊不知,命运正是以留苏预备生为起点,将夏堃堡一步步塑造为了中国“环保大使”,成就了他环境外交生涯的诸多荣耀。而与此同时,也正是得益于他及同侪的不断努力,开创出我国环境外交事业的一片新天。

回望来路,夏堃堡极为感慨:“我一生的命运完全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将时光再倒回到上世纪60年代。1960年,上海在全市高中生中“优中选优”,选拔了36名留苏预备生,夏堃堡就是其中之一。8月底,夏堃堡和其他留苏预备生一起登上了火车,来到了北京。按照计划,他们将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一年俄语,之后去苏联留学。但事与愿违。1960年9月,留苏预备部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召开大会,部主任宣布,“苏联撕毁了我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协定。因此,教育部决定撤销留苏预备部,大部分留苏预备生将被分配到北外的各个系学习外语。”这样,夏堃堡被分配到了英语系。1965年,大学毕业的夏堃堡被外交部录用,成了当年北外英语系应届毕业生中10多名留英预备生中的一员。那年夏天,他进入外交部新闻司实习,准备一年后派往英国。但次年,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开始了,留英也就成了泡影。1970年1月,夏堃堡被下放外交部湖南茶陵“五七”干校,期间两次受伤。1992年底,外交部湖南干校撤销,夏堃堡被分配到长沙工作,在中南矿冶学院英语师资班教了3年英语。1976年,他被借调到岳阳化肥厂担任外国专家翻译。1978年11月,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夏堃堡调回北京,进入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负责外事工作。经历了与家人9年的两地分居,他回到了北京。他感慨万千地回忆说:“在儿子刚出生时,我离开北京,到了湖南。在我回到北京时,儿子已经9岁了。”1985年,在曲格平的支持下,夏堃堡调入新组建的国家环境保护局,从此正式踏上了环境保护事业的道路,从北京到内罗毕,都有他为新中国环境外交奔波的身影。2004年8月夏堃堡从联合国环境署和国家环保总局同时退休。此后十余年间,他曾任国家环保总局(后改名为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兼顾问、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咨询专家和同济大学客座教授等职。他继续忙碌在国际环境外交和国内环境保护舞台上,为我国和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继续发挥着光和热。夏堃堡是我国环境外交最早的实践者之一,也是我国环境外交最早的研究者之一。2016年8月,他的理论著作《国际环境外交》一书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2018年5月,生态环境部授予夏堃堡从事环保工作三十年纪念章。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柳青

新闻推荐

“我是旗手”首期五个赛季完赛

本报讯(记者俞冰清)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丰富学理论、学形势、学革命传统的载体形式,今年3月1日起,市委组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