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画: 拨动岁月的琴弦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路,直通前方,不似盘山公路的曲里拐弯,也不似丘陵地带的高低起伏,在这一马平川上恣意前行,渐渐地,一条山脉横亘在路的前方。一路走来,群山也好,独峰也罢,基本上是在路的两侧,而这山就这么突如其来地耸立在正前方,耸立在宁夏平原的尽头。继续直行,离山越来越近,视线里只能放下这山与天。山,绵延几百里,高耸入云,仿佛我们已经走到了地平线的尽头,天,湛蓝湛蓝的,不掺一丝杂质,填满了山后的空白。
回望来时路,已变成一道宽阔平坦的绿带,笔直伸向远方,没入地平线的那一端。放眼四周,一片蓝天,一行山脉,一条天路,以及我们这一辆车和车里的两个人。眼前的山就是贺兰山,贺兰是蒙古语“赫拉”的音译,意思是青白色的骏马。
你看!贺兰山就是一匹奔驰在西北大地上的骏马,南北伸展,阻挡了冷空气和风沙的入侵,造就了宁夏平原。如果说黄河是宁夏之母,那么贺兰山则是宁夏之父,黄河用她的乳汁灌溉滋养了宁夏平原的土地,贺兰山用他的臂膀支撑孕育,温暖湿润了宁夏平原的气候,一山一河造就了塞北江南。唐代诗人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游牧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在没有纸笔的年代,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岩石上,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生命的热爱。迄今为止,在南北长达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共发现岩画20多处,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不同地区表现的内容不同,石嘴山地区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贺兰山以人面像、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宁、中卫以放牧和草原动物为主。
我去看的是贺兰口岩画,进入岩画博物馆,在世界、中国、宁夏岩画的介绍中穿梭了一遍,然后在博物馆后方寻找去贺兰口岩画的路。沿着现代人铺就的水泥路,欣赏现代人搭建的游牧草棚,找寻古代人的踪迹。以两处明代烽火台为起点,走过很短的一条小径,沿溪行,便到了岩画集中地带。这是一条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读着一幅幅刻在石头上的画,有人物,有动物,可能有的是想刻出心爱姑娘的图像,有的想祈祷家畜平安……有贺兰山遮风避雨,有溪流供给水源,在没有战争的年代,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不再在马背上漂泊,应该是丰衣足食的,于是游牧民族的艺术家们,在岩石上雕刻自己的画卷,用艺术展现当时的幸福快乐。
岁月的风化使得很多岩画已经模糊,要不是指示牌的提醒,我恐怕会在一堆乱石中忽略这些岩画,沿着小溪走了一段,前方在施工,只好原路折回。路边断崖上也有些岩画,但都标有危险指示牌,我谨遵提示,离开了这条艺术长廊。回程的路上参观了韩美林艺术馆,从游牧民族那简单奇幻的画风,到现代大师纤细秀美的作品,虽然中间隔了漫长历史,却难掩其中的相似之处。
出了韩美林艺术馆,四下无人,白云在蓝天里悄无声息地漂荡。刚刚开春,草木仍在静默,沙棘的枝叶勾勒出简单的曲线美,裸露的山岩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远处的树木在贺兰山的映衬下,刚出现春的端倪,虽只寥寥几笔,却难掩塞上江南的姿色。
新闻推荐
高路据报道,7月23日,杭州庆春路上一家大型商场推出了一个爱心冰柜,装满了矿泉水和棒冰,特意献给高温户外工作人群随意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