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清代的帽筒

甘肃日报 2019-07-18 05:05 大字

清嘉庆 黄地粉彩云龙纹帽筒(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粉彩时装人物帽筒(南京博物馆藏)

清同治 粉彩百子龙灯图海棠开光帽筒(观复博物馆藏)

观复博物馆

帽筒,顾名思义是用来放挂帽子的。当然,此帽子不是一般的帽子,而是清代最被人们所看重的“顶戴花翎”,也就是官帽,所以帽筒又名官帽筒。

帽筒,兴起于清代嘉庆年间,鼎盛于晚清至民国时期,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了。初始,“帽筒”被用于置放帽子;后来,发展成为居家摆设和女儿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

清代的官帽分两种:圆形,有檐,拿布缎等制成的暖帽;笠状,无檐,以藤篾编织而成的凉帽。无论何种官帽,在其顶部都装饰有区分品级的珠子——顶珠。顶珠是由贵重宝石制成的,如一品红宝石,二品珊瑚,三品蓝宝石,四品青金石,五品水晶石等。如此,官帽的重量就大大增加。

顶珠下面还有翡翠或白玉材质的翎管,用来安插长长的翎枝。翎枝有蓝、花之分。蓝翎,是用鹖鸟的羽毛制成,无眼,为六品以下官员佩戴;花翎,用孔雀羽毛制成,分为一、二、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的“眼”是指孔雀羽毛上的像眼睛的圆圈,一个圆圈即一眼。花翎是皇帝特赐给有功之人的装饰品,乃身份、尊荣的标识。

有分量、有长度、有款有形的官帽,其安放就变得异常重要,需郑重其事。于是,从嘉庆年间开始,在原先帽架的基础上,帽筒就应运而生了。

一开始,帽筒只在官家使用。等候上朝的间歇,下朝归家之际,官帽都被端正地摆放在帽筒之上。高高的帽筒,正好托举起帽身,让花翎自然舒展,保证了官帽的不走形。

注意看,这时的帽筒筒身是有开口的,多为海棠形。如此设计,除了装饰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用途是通风熏香。通风,为的是除掉汗气;熏香则是在帽筒内部放入时令花卉,当官帽置于其上,即可沾染上自然花香。

从光绪年间开始,帽筒走入寻常人家,成为厅堂几案上的陈设。讲究的人家,在左瓶右镜之外,还会摆放自鸣钟,取钟(终)声(生)瓶(平)镜(静)之意。帽筒就摆放在自鸣钟的前面,因为已经是观赏为主,此时的帽筒就不再设计开口,浑圆一体,会被用来盛放细长零碎之物,如掸子等。

再至后来,帽筒成为婚嫁中新娘必备的陪嫁,所谓“帽筒一对”是也。如此安排,不仅是希望夫妇二人出双入对,感情和睦,更是祈盼开枝散叶之后,儿孙后辈也能学而优则仕,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新闻推荐

电梯里装“神器”

小区电梯厢内,顶部罩着一个360度探头,边上设有一块黑色小屏幕。业主只要一走进来,探头能迅速识别其大致年龄段,随后小屏幕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