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与迷茫: 林则徐看见的世界 读《林则徐看见的世界》■刘英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西方列强入侵,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受命钦差大臣赴广州主持禁烟,林则徐更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他不但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还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纸》,作为皇帝、省督抚官了解外国军事、政治、经济的“参考消息”。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情况,林则徐不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还着人编译《国际法》,以适应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交涉的需要。林则徐首开其端,依据夷情作出治夷、驭夷、制夷的决策和方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及社会价值。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范文澜语),林则徐“筚路蓝缕”之功应当载入史册。除编译夷国报纸外,林则徐还有针对性地摘译西方著述。不少日本学者认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就与林则徐的影响分不开。
《林则徐看见的世界》首度根据南京图书馆所藏《澳门新闻纸》的英文底本,以及1839年、1940年的相关英文报纸,“一举搜齐还原,并与译文并列公诸于世”。既能使文史爱好者得以一睹100多年前呈现在林则徐及省督抚官“参阅”过的宝贵史料,又提供了许多史学家们所未能提供的新见解,填补了清史研究中的一个又一个空白,拓宽了清史研究的深度和宽度。
“在中外激烈冲撞之际产生的这部英文中译作品,是出于钦差大臣主动而为的结果,象征唯我独尊的天朝终于开始探索与了解世界了,因此是历史意涵极为丰富的文献,也成为近代中国翻译史、新闻史、中外关系史及鸦片战争等研究的重要论题。”面对来势汹汹的西方列强,清朝贵族及很多知识分子要么惊惶无措,要么盲目抗拒,而林则徐则“睁眼看世界”,并积极探寻拯救国家的全新学说。
通过“新闻纸”了解夷情,是林则徐办理夷务一个参考。探访“夷情”是为了知夷情、掌握夷情,作为决策的依据。在苏精教授看来,“《澳门新闻纸》是具有丰富历史意义与价值的文献……其内容涵盖当时军情夷务与时势百态,而其结果则有如林则徐预期发挥了效用……”从《澳门新闻纸》《澳门月报》《四洲志》等书报中,林则徐着重撷取英国及其他国家政治、军事、地理、历史、法律、经济、文化等“情报”。所以,“在所有19 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
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林则徐不但抓住了夷商的脉门,还以“理情”批驳(义律)“谬妄”:“查该国向有定例,如赴何国贸易,即照何国法度,其例甚为明白。在别国尚当依该处法度,况天朝乎?”客观地说,林则徐确实“睁眼看世界”了,也确实想了解西方文明,但是,他并未真正懂得什么是西方文明,“他充其量看到了‘器物’,而且还是皮毛”(唐文立《风雨晚清》)。
“度势揆情,愈知越窜之夷船不必空言驱逐,惟有严行惩办,乃可震慑其心,而亦并无后患也。”这种认识,是林则徐“熟计深筹”的结晶。但是,一两个“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充其量不过是给清王朝打了一针并无效果的强心剂罢了。事实上,林则徐本人对中国以外的世界也是知之甚少,甚至还以“天朝上邦”自居。林则徐去过澳门,在奏折中对皇上说:“英夷之兵尽皆用布裹腿,致使其腿不能屈,上岸就会跌倒。”由此可见,对英国和夷兵战斗力的了解,林则徐堪称“小白”。当然,这不是林则徐个人的错,是清朝长期自我封闭造成的认识上的局限。
新闻推荐
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将联网核查 公安部制定60项便民利企措施,户口迁移将一站式办理;推进交通违法异地处理
针对办事、办证、办企痛点难点问题,公安部放出大招,研究制定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60项便民利企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