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厂探索建立油区综合治理新模式
今年以来,着眼于推进“两化”融合,为油藏经营管理创造良好的油区环境,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树立“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理念,引入无人机巡检模式,有效提高油区综合治理水平。据了解,河口厂外输管线河东线全长31公里,遥控无人机巡护一圈只需要40分钟,在高清红外成像、温感报警系统的配合下,外输管线出现异常会第一时间向指挥中心报警。
本报记者崔立慧通讯员包正伟
“三缺一”的尴尬 一直以来,油区综合治理基本措施主要包括人防、物防和技防。在油公司改革、“两化”融合、安全环保从严管理等新形势新政策的影响下,“三防”不同程度出现了“缺口”。
“人防”缺员。油公司模式下,人力资源不断优化配置,靠近“井口”的员工数量减少、力量精干,主要精力放在了油藏经营管理上;在市场化、专业化的大趋势下,以往的巡线队伍也不复存在,人防缺员的矛盾明显。
“技防”缺位。依托“四化”平台,井场范围已实现“技防”全覆盖,但输油管道因为跨度长、穿越地形地貌复杂等,技防措施有缺位。
“物防”缺失。河口油区覆盖有滩涂和自然保护区,且远离河口城区。倘若发生安全环保类突发事件,无法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不利于车辆、物资等物防措施的实施。
横向对比发现,“三缺一”并非河口个例,其折射的是行业内现有综治工作理念、方式和机制,与油公司体制机制改革需求不匹配、不适应的现象。
无人机“入乡随俗”
今年以来,河口厂打破传统巡检思维,树立合作共赢理念,与一家专业化公司展开无人机巡检合作,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弥补和加固综治工作短板。
“无人机的视场大,几乎无巡检阻拦。挂载红外高清摄像头以后,可全天候变焦摄录像。”无人机巡检优势明显,但在试飞期间还对出现了“水土不服”。模拟报警巡检时,无人机竟找不到报警点,原因是飞行地图、油区地图、员工的报警俗语,在称谓上有很大差异,无人机无法有效识别位置。
为了让无人机入乡随俗,河口厂用“土话、土法、土著”解决问题。土话就是用员工对地点的俗称对飞行地图进行标注,土法就是徒步采集油井、管线、阀组、站库的经纬度,为巡检精准打点。土著,则是计划培养员工驾驶无人机,外闯无人机巡检市场。
目前,采油厂已完成部分油区的坐标打点和航线规划,并且根据油区综治情况划分了ABC类巡检区域。现在,装载着充满“油味儿”的电子飞行地图,无人机已能全天候的点对点精准巡检,且可在飞行途中变更执行临时巡检任务。
效果是唯一标尺
日前,在接到某管线压力异常报警后,无人机仅用10分钟就完成现场可疑人员的甄别和驱离。而在以往,人工处置需要30分钟以上。
无人机巡检的效果日益显现,得益于考核机制的有效建立。河口厂放弃考核飞行时间,把“油区发案率降低10%,打孔盗油、油区第三方施工破坏,以及泄露污染发现及时率”等指标作为考核项,让无人机公司成为综治工作的责任主体,以此调动积极性。
事实上,无人机巡检在夜间的优势非常大。在“四化”平台的辅助下,无人机可随时“潜入”油区,在150米范围内对报警点实施高清红外变焦录像,且不易被发现。目前,集输系统原油外输管线的夜间巡护工作,基本由无人机完成,优化人力资源15人。
在综治以外的领域,无人机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仅上半年,他们就利用无人机及时发现处置高低压线路上的树障、鸟窝12次,促进了油区电网稳定。目前,河口厂与无人机公司定期展开合作讨论,共同研究制定有利于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目的就是要建立完善以服务油藏经营管理为核心,满足油公司体制机制需求的综治工作新模式。
新闻推荐
15日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亚残会吉祥物设计方案征集的收官之日,从早上开始,位于杭州亚组委办公大楼的收件点就忙碌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