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漫步】陌生人社会是新的历史景观
程立涛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最先使用“陌生人的社会”之类的术语,从社会学视角阐发对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理解和把握。
追踪陌生人社会起源的历史进程,人们不难发现,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无疑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因。在我国近代化的历史上,这个动因的表现很不明确甚至难以被普通人把握。不过,在一个宏大的时空视域内看问题,或者类似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考察,所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些只言片语式的、点滴零碎的经验资料,无法帮助人们全面深刻地把握中国社会变革的真实内涵。与其这样,倒不如立足生活实践的具体层面,深入我国社会基层的最深处,着眼于乡土性的变迁和演绎来得更为实在。在这个意义上,费孝通以一个普通中国百姓的身份,深入乡土中国的最前沿,选择在江南和西南的广大农村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严格的逻辑归纳和理论升华,得出了许多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结论。
与近乎凝固、封闭而保守的熟人社会相比,陌生人社会无疑是开放的、流动的、包容性极强的,因而是全新的历史景观。对于中国百姓而言,它必定是一个崭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是在自己甜蜜的梦乡里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全新的社会结构。如今,普通百姓对陌生人社会的切身感受,必定来自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来自他们从伴随着袅袅炊烟、简陋古朴的农家小院,乔迁进入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从世代耕耘和收获中漫步走过的田野小径,到徘徊在车水马龙的都市林荫大道;从温情似水的农家社区,走进满眼都是陌生人的繁华喧闹的大都市。
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异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持续性输入及其影响的不断加深,导致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全新的变革。社会的流动性异乎寻常地得到强化。尤其是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陌生人持续不断地涌入“我们”的生活,与陌生人打交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我们”完全生活在一个崭新的陌生人社会里。(摘自《北京日报》)
新闻推荐
我国明年拟发射火星探测器 预计经过10个月飞行,2021年到达火星并进行巡视探测
8日,中国火星探测又一次引发关注。在山东举办的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