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特写】跟儿时的玩伴一起养老

界面新闻 2019-06-21 15:20 大字

记者:肖恩

编辑:徐菲

午睡起床后,90岁的黄福宝跟另外两个老伙伴坐在位于上海市梅龙镇永联村吴介巷一棟楼房的三楼走廊里晒太阳。70岁的女儿赵志兴穿着拖鞋,手上端着一小碗鸡肉,熟门熟路地找过来。

母亲所住的养老院,仅仅离家两分钟路程,让赵志兴可以天天来“串门",时不时还带上一些家常菜来给老人“加餐"。

在住进这所名为“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的养老院之前,黄福宝一直跟着儿子一家居住,但身为大巴司机的儿子每天上午六点钟出门,晚上七点才回家,大儿媳则在广西帮女儿带小孩。黄福宝每天只能自己一个人呆在家,中午热些剩菜剩饭,晚上再等儿子回到家做饭。

因为距离比较远,骑助动车还需要十分钟时间,黄福宝的女儿赵志兴那时候只能每周去看望母亲一次,但母亲的生活状况一直揪着她的心。“老人一个人在家里一点也不方便,有时候用煤气灶烧开水,不当心也不知道炉子开了还是关了。"赵志兴说。

听说村里办了一个养老院,赵志兴赶紧跟两个弟弟提出让母亲搬到这里,但思想传统的黄福宝一开始并不太乐意。“感觉很不好意思的,养了三个孩子,还被送到养老院。"

90岁的黄福宝与70岁的女儿赵志兴。摄影:肖恩

同样在最初并不太接受住养老院建议的还有唐引娟。和黄福宝一样,73岁的唐引娟也是养老院所在地永联村人,从小在吴介巷长大,但结婚后就跟随丈夫到了别处居住。去年,相伴几十年的丈夫去世后,便剩下唐引娟孤零零一人。唐引娟的女儿知道自从父亲走后,母亲心情一直不好,但她们因为工作忙,也没办法一直陪在身边。去年听说母亲娘家的永联村开了一间养老院,她们就把她送了过来。

在照护之家,唐引娟遇见了不少儿时的玩伴。同样住这里的孙翠娟就是她小时候家里的邻居,在食堂帮忙的阿婆也是她的旧识。一些没有入住照护之家的老人也经常过来串门,重新找到陪伴的唐引娟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唐妈妈刚进来的时候经常偷偷抹眼泪,现在倒是这里最活跃的了。"护士长潘飞英说。

因为就住在自己从小长大的村里,黄福宝也改变了对“住养老院"的看法,“是真的在享受,什么都不要做,衣服有人洗,饭有人烧好,手上捧着,桌上都有菜。护工去端菜,我们坐好就吃了。以前是老人给孩子贴钱,贴不起了,才被送到养老院。现在儿子只有孝顺了,老人才被送到养老院。"

同住养老院的老人高明亮也说,“在家里我又要烧,又要买,在这里,吃得很好,大家都很讲得来的,我们都是本地人,大家都很有趣。吃的方面也好,福利方面也很周到的,老人们一叫,护理工马上就来了。"

而唐引娟更是在适应了养老院的生活后,把自己两个远房亲戚也介绍到这里来住。

唐引娟的家人每周都来照护之家看望她。摄影:肖恩

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是闵行区第一家村级养老机构,于2018年12月15日对外营业。与其称之为养老院,护士长潘飞英更愿意把照护之家称作老人的“幼儿园"。

“对于经历了几十年风雨的老人来说,要的就是一份家的温暖。不少老人在永联村住了一辈子,这里的方言、烧菜的口味、乡里乡亲,都是他们最熟悉和习惯的。虽然不饶人的岁月让他们在生活上越来越力不从心,但住进长者照护之家,他们的吃住行有了保障,心里自然轻松不少。在这里,老人们不再被年龄的数字所束缚,跟认识了几十年的小伙伴一起玩玩游戏看看电影,不少老人还抢着干活。"

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底,全市户籍老年人口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34.4%;80岁及以上户籍高龄老年人口81.67万,占户籍老年人口16.2%。而同期上海市养老机构712家、可提供14.4万张床位,供求差距巨大。

为此,上海市政府2019年5月印发的《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中提出,到2022年上海要实现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此前表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是上海养老模式的首选,其核心就是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通过织密织牢养老服务网,在城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目前,上海的社区嵌入式养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型的长者照护之家,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155家;另一种是“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包括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180家,今年将实现街镇全覆盖。

摄影:肖恩

照护之家就地养老的模式,既为老人提供了一个安享晚年的去处,又打通了老人的生活圈和养老圈,满足了老人家庭团聚的情感需求和保持原有社区关系的归属感。

而为老人提供可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化养老服务之外,另一项措施也解决了不少老人的心结。

梅陇镇永联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户籍人口2200人,60岁以上老人630人。在吴介巷,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50人,70岁以上的也有25人。村里的老人很多都是农村户口,每月养老金都在两千上下。目前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对本村村民的收费标准是每月2800元,非吴介巷村民的老人入住费用还略高些,每月3500元。这意味着对不少入住的老人来说,每月还有几百到一千的缺口。

照护之家负责人钱文才考虑到很多老人不愿意开口向子女要钱的心理,还想了另一个办法。既然老人搬到了照护之家,他们原先住的房子就空了出来,村里帮其出租,每月的租金就用来补贴老人的养老院费用。目前吴介村一间十平方米的房子租金大概在七八百元,装修过后的房间租金可以达到一千元左右,加上老人自己的养老金,他们基本能够自己负担养老院的费用。

施根女退休工资有3500元,刚好够付照护之家的费用。“我老头跟我讲,我自己好养活自己了,心里还是蛮开心的。"之前住在其他养老院的赵仲珍也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转到了照护之家。她之前住的养老院每个月四千多元,仅凭自己的退休工资并负担不起。

吴全福和张惠华老两口住进照护之家后,原来家里的两间房子就通过村里租了出去,每个月租金有四千元。但两人入住的费用共需5600元每月,因此子女每个月还需要承担一千多元的费用。

对于其他没有闲置房屋出租的老人,长护险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2018年1月1日,上海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目前已有14.5万人享受照护服务和资金保障。长护险是指通过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照护之家的副院长唐顺昌说,照护之家已经统一帮符合申请条件的提交了长护险申请,目前已经通过闵行区的审核,正等待市里批准并统一下发。成功申请到长护险的老人每月能得到约一千元的补助。

今年82岁的吴全福和老伴张惠华是第一批住进照护之家的老人。但被问到照护之家哪里好的时候,吴全福大声地说道:“这里就是家!"

在吴介巷的长者照护之家里,老人们的生活日复一日,谈不上有多精彩纷呈,却毋需再与孤独为伴。“这里很宁静。有树、鸟、花草,绿化好,像世外桃源。空气都闻起来甜丝丝的。村民能办起养老院,说明国家发展了。国家倡导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我觉得很欣慰。"住在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的唐雪芬说。

新闻推荐

六盘水盘州市首个 异地商会在贵阳成立

签约仪式现场近日,贵阳市盘州商会成立大会暨招商签约会,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是六盘水盘州市首家异地成立的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