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毕生创新 做国家腾飞的“推进剂”

眉山日报 2019-06-20 06:25 大字

(上接01版)

1977年6月30日,李俊贤和同事们生产出了合格的796燃料,把我国先进鱼雷研制的时间表提前了三年,切实增强了我国海军实力。

继796燃料后,李俊贤又领导黎明化工研究所先后完成了主要用于卫星和飞船增速入轨的一甲肼,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升空使用的高氯酸铵固体氧化剂等一系列高难度科研项目。

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圆满完成奔月任务,其中发动机点火调姿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为该发动机提供动力源的,仍然是李俊贤及其同事们。

用责任

助推企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黎明化工研究所从青海迁到河南洛阳,改名黎明化工研究院,走上了企业化发展道路。时任院长兼总工程师的李俊贤,将目光放在了“万能塑料”聚氨酯的研究上。

当时,聚氨酯在国外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家居等行业,而在我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李俊贤查阅了大量资料,决定将研发目标锁定在代表世界先进材料技术方向的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上。

为此,他卸去院长和总工程师的职务,成为黎明化工研究院技术委员会主任,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这个项目的支持。后来,设计院大力发展聚氨酯产品,开发出了几十种技术,为我国聚氨酯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干一样,成一样,李俊贤靠的是什么?

他说:“搞科研来不得半点马虎,最怕的就是‘差不多’。成功往往从发现问题而来,只有扭住问题不放,才能找出办法。”    

干事冲在前,申报荣誉却往后退。在很多成果申报署名上,李俊贤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去掉。他说,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功劳是大家的。

用传承

关心人才成长

2018年6月8日,李俊贤把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300万元钱捐献出来,设立博士创新基金和困难帮扶基金。

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和老伴丁大云平时非常节俭。他们住在单位家属院的普通房子里,书柜、床、缝纫机都是从青海搬到洛阳的。床订了又订,书柜修了又修,就连李俊贤用的“卡包”,也只是一个药品包装袋。

近几年,为了工作、生活方便,院里要给李俊贤配专车,他坚决拒绝。“工作需要用车,会向组织申请,生活中哪能用公车办事?坐公交就很好。”他说。

“很多人问我们,把这么多钱捐出去心不心疼?真的不会,留下的钱,自己够花就可以了,能培养更多的人才,帮助更多的困难职工,这是我们更大的福气。”李俊贤说,他最关心的就是人才,“要有紧迫感。培养博士,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把我们整个事业往前拉一步。”

为了搞好科研,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他经常用中文、英语、日语、俄语四种语言查阅最新研究文献,用最新的知识指导学生。学生刘丹说:“他就像我爷爷一样照顾我们,有严谨的作风,为人和善,是我眼里的一个传奇人物。”

2018年8月10日,在中国化工集团总公司举办的中国化工终身成就奖的颁奖典礼上,当90岁的李俊贤走进会场时,在场所有人员站立起来,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对老人的敬意。

面对大家的掌声,李俊贤却简单而平和地说:“我现在年纪比较大了,今后我们的同志,跟着党走,把工作做得更好,做得非常好,谢谢大家。”

新闻推荐

种地更轻松 卖粮更畅通 产业更兴旺

——河北、河南夏收见闻□新华社记者侯雪静粮食稳,天下安。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全国4亿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