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蹚河射日” 闻道

济宁日报 2019-06-19 10:02 大字

快期末考了,近日,8岁的福州男孩小冯提了个问题,不少家长、老师都答不准。男孩发现,2017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关于《羿射九日》的描述中,有这样一段话:“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接下来却是:“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小学生纳闷了:既然“江河水被蒸干了”,那么羿又怎么“蹚”过九十九条大河?羿是怎么蹚的?

据小冯的妈妈何女士说,儿子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老师说“问得好”,但答案是什么,老师没回答。小冯回家后,问何女士,何女士也答不上来。于是,她将这个问题发到朋友圈,求高手解答。有人说,这是夸张的写法,神话故事不要太讲逻辑,重在奇异;还有人说,大河的河床都比较深和宽,羿蹚过的可能是河床,课文少印了一个“床”字。但何女士不认可,她说,没有“蹚河床”的说法,对方也较真地说“也很少有人射日,更少人一次过九十九条大河”。一位媒体工作者解释:大河可能因为海水倒灌而存,江河泛指小江小河,与大河不一样。还有一派家长挺乐呵,他们说,“干了的河不是河吗?这是赤裸裸的歧视!”“人家腿长,大河也能蹚!”“太阳都可以射下来,过河算什么,他用的是神弓神箭,整篇都是神话,一切皆有可能!”

据《山海经》《淮南子》等相关文献记载,原文并没有“蹚过九十九条大河”一说。蹚河一说,应该是编者为了丰富故事情节,以便给孩子们带来更强的可读性。据一位小学老师介绍,《羿射九日》是近年新增的,联系上下文,确实有些矛盾,只能勉强解释大河没水时也叫大河,“蹚”的意思是从有水、草的地方走过去,没水了,曾经长了一些草,所以用“蹚”。 何女士多次拨打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电话。一位参与课本编辑的林先生说,这是一篇神话,也是新版教材,全国已有不少地方反映该问题,目前,他也没法肯定对错,要提请到编写组,请更专业的专家或文学家判断,明年9月,此处课文可能被修订,会有更可理解、更合理、更严谨的版本。

6月14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发文回应称,“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有网友对教材编者提出了质疑,认为教材编写者异想天开太随意,犯的错误太低级。神话虽然是传说、是故事,其中有许多杜撰成分,但是作为文学作品也要讲究基本逻辑,避免出现硬伤。而连小学生都能发现的、显而易见的漏洞,其实是不该出现的。因此,这位勇敢质疑教材的小朋友,给编者上了一课:教材编写面向基础教育、面向孩子,要保持足够的责任心和敬畏感。尤其是要尊重逻辑和常识,这是贯穿教育始终的基本遵循。

宋代学者朱熹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有网友对小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出了点赞,认为这是教育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经常性的质疑问难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可以促进学生善于思考,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更广的意义上说,培养质疑精神,有利于民主进步,有利于科技创新。还有网友从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最闪光的一面。那就是敢于挑战权威,从不相信强加的东西,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探索未来世界时取得更多发现。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不是在那些听话的乖孩子身上,而是那些敢怀疑、敢否定的孩子身上。当他们有了独立的思考,一切的成就都会理所当然。

其实,这已经不是小学生们第一次对课本有关内容提出质疑了。此前,就有广东、湖北、北京等多地小学生发现教材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小学生看得出来的问题,专业人员反倒看不出来呢? 或许,有关教材编写者还需要从责任与能力上去提升自己,不要再出现“河水被蒸干”却仍能“蹚河射日”式的问题了。

新闻推荐

数据彰显经济增长活力和后劲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的稳定水平;减税降费效应进一步显现……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