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教书容易懂人难□巴 吞

右江日报 2019-06-19 09:06 大字

河南栾川“20年后学生打老师案”开庭审理引起的舆情震荡正在持续中,从媒体披露的庭审信息看,当事双方都在陈述自己的理由,尚未判决定论。不论他们之间的讼案谁输谁赢,此案给我们的启示是:教书容易懂人难。

既会教书又会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最高境界,仅仅会教书而不会育人或育人失败,那就不算是一个极好的老师。既会教书又会育人,要求育人者必须具备懂人这个基本功。

33岁的被告人因为20年前读初中时,被老师“体罚侮辱”,就在去年7月偶遇该老师时掌掴了他,并让朋友录下视频传给一些同学看。这就是讼案的基本信息。

20年前挨打,“耻辱”至今仍然未被岁月冲去,心里的阴影确实太大,因而导致了“打老师”的社会问题。作为成年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动手打人都是不对的。案外之人如我们者,思索此案的由来,除了得出这样的认识外,恐怕还要思考一下如何教育人的问题。从这件事的历史发展看,显然,老师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如果方法和手段太简单,甚至简单到使用极端手段,那么,教书这个工作就是很“容易”,很“简单”了,挥一挥手就解决了嘛。

问题是,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老师如果“不懂人”,又以成年人对成年人的方法教育学生,甚至动手打人,那么,一旦造成伤害,这种伤害比成年人之间的伤害,后遗症要严重得多。

因为,少年儿童心智尚未成熟,一旦遭受肢体乃至心理伤害,比起成人来,伤害会更多一重,他除了感觉痛之外,还有一种恐惧伴随而来。就好比你给小孩子讲鬼故事会吓着他几年,甚至更长,而你给成年人讲鬼故事,则基本上不会吓着他的。所以,作为育人者,对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就要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做到“懂人”,这就要求育人者不怕麻烦,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就算要进行惩罚教育,也要责罚有度,才不至于育人伤人,埋下社会问题的隐患。

新闻推荐

小巷时光 梁先

小巷是迂回的,迂回,就有了言有尽意无尽的意味;小巷是喧腾的,喧腾,就有了烟火的味道;小巷也是宁静的,宁静,就有了留白的空间。小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