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探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首创的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走红 垃圾分类难题 “金东模式”破解
南国早报记者周如雨
说起垃圾分类,不少城市在操作中都有难度。究其原因,除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没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外,也与后端处理设施和技术难以跟上、长期规划存在问题、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有关。近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全国晚报总编增强“四力”大型采访活动走进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85家全国知名媒体的136位总编、副总编、资深记者,现场探寻“金东模式”如何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我们村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没苍蝇。”近日,采访团的大巴车驶入金东区江东镇六角塘村进行参观,采访团成员刚一下车,六角塘村的党支部书记楼根洪便热情地对采访团成员介绍。
农村没有苍蝇?采访团成员在村子走一遭发现,楼根洪所言不虚:家家户户的房子建造得很普通,但房前屋后却非常干净,一张碎纸屑、一根烟头都难寻踪迹。偶有杂物遗留在地上,村民也会自觉捡起。各家屋前分别摆放有蓝色、绿色两种垃圾桶,用于给村民分别存放“会烂”及“不会烂”的垃圾,每天固定时间点有人上门分类收取。
在城市尚难推进的垃圾分类工程,为何在一个小村庄蔚然成风?
原来,六角塘村以前处理垃圾也是搞“大杂烩”式:村民将各种垃圾丢到村头的垃圾场后,再统一运送到外面垃圾集中处理站进行处理。这样传统的乡村垃圾处理模式让六角塘村经常臭气熏天,苍蝇乱飞。
2014年,金东区全面推广农村垃圾分类,提出“两次四分法”。简单说,就是让农户在家按“会烂”“不会烂”对垃圾初次分类,再由村里聘请的保洁员上门收集,会烂的就地堆肥,不会烂的再按可卖和不可卖分类,前者交给供销社,后者按原来模式填埋或焚烧。
“城里都难推进的工作,对于农村来说更为不易。”楼根洪表示,一开始,村里从整治大环境入手,两个月内清理垃圾2000车,紧接着投资600多万元,对村口景观进行提升,还建了个停车场,每家门前还添了花坛,由相应农户包干打理。六角塘换了新颜,村民都拍手叫好。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六角塘还想出了不少好法子: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设立荣辱榜;在村口设置巨大的笑脸墙;对每年分类最好的家庭进行表扬,户主还能免费享受旅游。楼根洪说:“村里还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如果某家经常拖后腿,将不能享受村里各种福利。”
目前,垃圾分类在六角塘村已经蔚然成风,村民们从“要我分”变成了“我要分”。而这些,是六角塘村没苍蝇的原因。
在金东区的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后,城市垃圾分类也实现了全覆盖,源头分类率达到90%以上。
据悉,金东区从2014年就开始探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首创的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走红全国,是全国首个实现全覆盖的县(市、区),并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标准。住建部下文全国推广“金东模式”,该模式还入选中宣部“砥砺奋进的5年”大型成就展。
新闻推荐
冯博作为在全球化进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倡议,其跨文化传播具有“休戚相关性”的文化意涵,将超越文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