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并非城市发展负累
□余志勇(北川)
“喂,你好,这里是市长热线,请问你有什么问题要反映?”5月31日上午9时30分,昆明市副市长高中建通过市长热线12345接听群众来电。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高中建就城市交通、环境整治、房产证办理等若干问题与市民和网友进行交流。(6月1日云南网)
在当天的热线接听中,“市长你好,前几年政府开展创文工作,将市区内报刊亭全部拆除了,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很不方便,希望相关部门能考虑恢复报刊亭,方便市民读书看报”,实则映射出的是当下多地城市建设无以复加的伤痛,更是考验有关部门城市治理能力。或许“影响市容”“难以管理”“居民喜欢看电脑玩手机”“市场需求萎缩”,是阻碍报刊亭存在的现实原因之一,但笔者以为,报刊亭非城市发展的负累,关键在何以利用。
城市之美,美在细节。城市文脉终归是助力市民的文化塑造和习惯养成,在共同的互动中丰富城市内涵。马路、街道干净、宽阔固然重要,但精神的路标、生活的滋味却不能丢掉。为此,如果将报刊亭打造成传播城市文化、传递城市文明窗口的同时,开辟好除了卖报刊,还可以提供手机充值、代收水电煤气费、代卖机票邮品和城市旅游纪念品等服务。另外以电子显示屏形式,为市民提供政策宣传,实现便民、惠民和城市管理的多赢,或许可以成为报刊亭一个发展方向。
让报刊亭充满书香味,成为市民都市文化生活需求的“充电站”;让报刊亭重新焕发往昔的活力,成为城市的精神风景和文化地标,受益的是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对此,城市建设不能仅仅因为的表面形象,或是方便管理,来灼伤城市的文化与品位。遵循市场规律,为报刊亭的存留解困,让其焕发生机,为市民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这份温情与敬意、智慧与决心,就会让城市更美生活更惬意。
新闻推荐
□何毅(盐亭)“被告人张学仟因犯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近日,随着冷水江市人民法院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