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垃圾回收要多利用“互联网+”

大众日报 2019-06-06 01:01 大字

□杨玉龙

在繁华新潮的上海,“互联网+垃圾回收”正成为创新标杆项目,在长三角复制推广。上海多区正在推行的“互联网+垃圾回收”,就是在支付宝上下单,废品小哥上门回收,这背后的流程可不简单。即便是一只纸箱的回收流程,也要经过支付宝、技术平台、服务商、回收厂等环节,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有一份绿色职业为之服务。(6月3日《劳动报》)

正如媒体报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绿色职业”与“网约工”相结合,不仅改变了这一职业的工作方式,也让垃圾回收小哥月入过万成为现实。可以说,借力“互联网+”提升垃圾回收率,具有可行性和示范意义。

首先,定时定点和按订单上门回收相结合,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创业就业机会。尤其是手机订单模式,也避免了这些回收小哥来回奔波之累。尤其是一把公平秤、一台手机、一套蓝色制服,这身行头成为支付宝垃圾分类回收平台“上门回收员”的标配,不仅显得正规,且能够给小区居民带来放心感。

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些废品回收以后可以直接给现金,也可以兑换能量或者积分,这个能量是给他们蚂蚁上面种树用了,可以做公益,积分就能在支付宝上兑换东西等等。如此,一是比较方便;二是可以激发年轻人参与公益事业积极性;三是这样的模式有助于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增强环保意识。

其三,社会效益好。报道显示,“垃圾分类回收平台”上线半年,超过60%用户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通过这一平台,每天有数千斤的可回收物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的处理厂,最终变成可回收再利用的产品,再回到千家万户。由此可见,这一支付宝里的“上海首创”,具有共赢之效果,对于垃圾分类处置也有可行性及借鉴价值。

不过,除去其积极成效,笔者更为关注的是这些垃圾分类回收“网约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不必讳言,这些新业态用工模式,虽然满足了市场需要,且一定程度纾解了社会之难,但其权益问题不能忽视。比如,在社保缴纳、高温津贴、低温津贴,以及加班费等方面,需要用人单位及劳动用工监管部门给予重视,确保其权益不受侵害。

诚如有媒体所报道的,“互联网+垃圾回收”是环保行业新的“风口”。但是,要将其做好,需要政府、企业及行业共同努力推进,尤其政府监管不能缺位,比如应规避回收缺斤短两等现象的出现。当然,对于社会公众和个人而言,也应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是利于环境保护的好事与大事,要认真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与处置的良好生活习惯。

新闻推荐

聚力打造监督“利剑” 推动新时代派驻监督高质量发展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首要职责,是执纪问责和调查审查的基础。当前,反腐败斗争虽然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坚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