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当“同桌”,陪读听障女儿5年
在一个小学教室内,一名中年女子端坐在一个女孩旁边,认真听讲、记着笔记,她不是听课老师,而是女孩的母亲。之所以与女儿同桌学习,是因为女儿有听力障碍,她无奈只好放弃打工,全职与女儿同桌学习给孩子当翻译,在课堂上记下老师的讲课内容后再重新教女儿,这样与女儿同桌同求学场景已经度过5个春秋。
女儿听不见,母亲同桌陪读5年
张连琴51岁,家住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红崖子镇。丈夫右手有残疾,在浴池打工。女儿李昕伟今年14岁,在红崖子镇梁屯小学读5年级。
张连琴说,在女儿不到2周岁时,她就发现孩子患有听力障碍,无论怎么大声说话孩子都听不到。为此夫妻带女儿四处求医,后经确诊为双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北京儿童医院医生建议给孩子做手术,可费用要20多万元。家里负担不起巨额的手术费用,无奈只好东挪西借4.5万元给孩子买了助听器。丈夫尽管一只手有残疾,但为了养家也总在外打工,张连琴就常年在家料理家务,照看小昕伟。有人劝说他们再要一个孩子,可夫妻俩觉得再要一个孩子肯定会分心,决定不再要二孩。
张连琴把女儿送到葫芦岛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口语近四年,后来又送到兴城市手拉手爱心团特殊教育培训学校学习。尽管每天都陪着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回家还要做家务,可她把苦累都藏在心里,一直坚持到小昕伟上小学。
由于孩子上学时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内容,后来经过学校同意,张连琴全天陪读。就这样,每天清晨吃完早饭,母女俩就一同去学校成了同桌,这母女同学也成了该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
2015年4月,张连琴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小昕伟做了人工耳蜗手术,她决心把小昕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从女儿上学至今5年来,张连琴天天陪着女儿早早来到学校,上课听讲记笔记,回到家后再把老师的讲课内容重新传授给女儿,直到女儿弄懂为止。
看到妈妈每天照顾自己又做家务太辛苦,小昕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一有时间就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如今,扫地、洗碗、洗衣服、做饭等家务活儿全都会做。
感恩母女,冬天为班级生炉子取暖
班主任老师刘敏介绍,李昕伟尽管听力不好,表达也不太清楚,但是小昕伟顽强乐观、学习也很努力。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写作业,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非常能吃苦。在老师的记忆里,李昕伟即使生病也坚持上学,从不耽误一节课。尤其是她的妈妈长期陪伴很不容易,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辛苦,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都伴随着妈妈的艰辛。
尽管听力有障碍,可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小昕伟,有时经常给她买些文具,同学们还拿出零食和她一起吃。心怀感恩的小昕伟把这些都埋藏心里,用行动来回报。
刘敏清晰记得,担任李昕伟的班主任两年来,几乎每年冬天教室炉子都是她们母女俩早来给生好,让师生在温暖舒适的教室里安心学习,这让师生们也充满感激。
“那年冬天,早上天气格外冷,我一下车不禁打个寒颤,在路上就发愁点炉子的事。到学校马上向教室走去,远远就看到教室里冒出烟。走进教室,看到李昕伟和妈妈正在生炉子,看着母女俩熏黑的小脸,我心里热乎乎的。她们说,想让大家来了,就能感觉教室暖暖的。每年冬天,教室里的温暖都饱含着这对感恩母女的辛苦付出。另外,每当我有事时,张连琴大姐都会帮我看学生,劳动时,她也会主动帮干活……”
张连琴说,无论再苦再累再难,她也要牵着女儿走出困境,走出希望。为了女儿以后有更好的生活本领,即使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放弃就能做到,就有希望。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母爱亲情。
面对母亲和好心人的关爱,李昕伟说,虽然自己有残疾,听力有问题,但有妈妈陪伴和好心人的帮助,她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胡 清
新闻推荐
新华社沈阳5月28日电初夏,东北大地草木葱茏。42岁的辽宁鞍山农民桂永帅和他农场里的几个雇工,在大棚房里忙着采摘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