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士”个个都有大学问 高新区银海学校里有全国首个少年海洋科学院
小院士研学活动。
全国首个少年海洋科学院成立。
专家带来海洋科普讲座。
与中国香港浸信会吕明才小学同学分享海洋收获。
专家为孩子们讲解海洋生物标本。文/半岛记者胡蕾
图/受访者提供
“这是‘青岛号’,是一艘导弹驱逐舰,具备全面的水面调查、水面打击和反潜能力……”“这是绿海龟,是海龟科海龟属的一种,主要以海藻为食,四肢发达但不善于游泳,前肢比后肢要长一些,无法缩进龟壳……”在高新区银海学校的少年海洋科学院展区,“小院士”们讲起各类船舶模型、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以及自己做的课题研究,俨然一副海洋专家的派头。
全国首个少年海洋科学院
“这是‘北斗二号’渔业调查船模型,今年4月份我们有幸登上了‘北斗二号’,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实验室、驾驶室和船舱等场所。”六年级一班的杨语桐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参观渔业调查船的经历,而摆放在少年海洋科学院的这艘模型,则是曾在“北斗二号”上进行过科研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生赠送的。
科学院成立于去年10月26日,是全国首个少年海洋科学院,由银海教育集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共同组建。在去年的成立揭牌仪式上,高新区银海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签署了合作育人协议书,各科研单位作为少年海洋科学院的课外实践基地,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海洋教育资源。
少年海洋科学院的成立,也为“小院士”们搭建了与海洋科学家们面对面沟通的平台。据介绍,高新区银海学校定期会开设海洋专家科普讲座,邀请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专家赵炳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勇等一批海洋科学家为学生开展海洋科普讲座,对学生的海洋研究课题进行指导。
海洋研究小组“多点开花”
既然是少年海洋科学院,自然少不了科学研究。四年级二班的关雨辰代表小组成员展示了他们假期里的研究成果——一个海沟地质监测模型。海沟、海底平原、海底高原……一个个专业名词被同学们仔细标注在模型上,而这个模型的原材料只是一个常见的泡沫板,经同学们造型、染色后,变成了一个像样的“科普教具”。关雨辰介绍,班里六位同学共同完成了这项研究,三位同学负责搜集资料、图片、数据,另外三位同学用经济又环保的材料制作出了这个模型。
银海学校教师郑天汇告诉记者,研究院成立以来,学生们自主组成了80多个海洋研究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已经开展了近百个海洋小课题的研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海洋研究性学习成果,比如,海洋声学课题研究、海洋地质研究、小丑鱼课题研究等等,在帮助孩子们增加海洋知识的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品牌
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角的设计,高新区银海学校将“海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少年海洋科学院成立以来,学校确立了以少年海洋科学院为龙头的“蔚蓝银海”海洋教育发展计划,通过开设海洋基础、海洋研学、海洋实践等课程,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海洋知识,增强“蓝色国土”意识。
“高新区也有不少海洋课程资源,比如红岛蛤蜊节,有学生就做了相关的课题,介绍红岛蛤蜊的特点、用途等。有孩子家长是中科院声学所的,孩子们就做了关于海洋声学的一些研究。”高新区银海学校常务副校长王艳冰介绍,依托少年海洋科学院的成立,学校深度挖掘银海集团以及高新区当地的海洋课程资源。在少年海洋科学院一流专家智库的指导下,在各课外实践基地单位的大力配合下,以小院士项目研究为引领,通过架构海洋基础课程,海洋研学课程,航海、帆船、游艇实践与体验课程等途径,学校不断提高学生爱海、亲海、知海、探海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和灵动思维的海洋少年。
新闻推荐
何勇海据新华社电,郑州力争在3年时间新增百家博物馆,实现市域内每1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