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博物馆“建得多”更要“养得好”

烟台晚报 2019-05-27 09:26 大字

何勇海

据新华社电,郑州力争在3年时间新增百家博物馆,实现市域内每1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文物资源众多,已探知文物遗存1万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相关人士表示,博物馆建设将进一步改变郑州“地下气象万千、地上了无生机”的文保现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在寓教于游中,为公众提供知识学习、历史教育和文化欣赏服务,在传播文化中,为社会发展提供文化传承与历史借鉴。目前在全国许多地方,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博物馆的观众结构也日益多元,在前不久的“国际博物馆日”及“中国旅游日”,全国一些大博物馆人气爆棚就说明了一切。

在这种情况下,郑州计划力争在3年时间里新增百家博物馆,实现市域内每1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这种想法当然是好的。当地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坦承,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对精神文化层面的更高需求,郑州市博物馆发展还存在着服务人群覆盖率低、服务社会能力弱,数量、规模和质量较落后,县、市、区博物馆建设严重滞后等差距。可见,3年时间里新增百家博物馆,也是出于现实的考量。

当然,博物馆建设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应防止“建馆容易守馆难、运营难”。去年底有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增长14倍,现已超过5000家,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百花齐放,生态、社区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逐步兴起。前些年还有消息称,我国博物馆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建馆容易守馆难”却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因此,郑州计划新增百家博物馆,宜小步慢走,不必限于三年。其他地方也要吸取教训,在博物馆建设上不要有攀比心理。数量固然重要,质量才是博物馆的生命力所在,能够长期良好运行、发挥文化熏陶功能,有着丰富文物藏品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博物馆,才是民众最想要的。既“建得起”又“养得好”的博物馆,才会真正成为公众的“精神休憩地”。

新闻推荐

新华时评 别因“招商饥渴症”乱了章法

新华社记者刘怀丕当地媒体称,让“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的水氢发动机日前在河南南阳下线。此事引发舆论一片质疑。一个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