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走偏的“加班文化”戳中谁的痛点

梧州日报 2019-05-27 09:06 大字

近日,《半月谈》记者在走访基层时发现,在职场生态中出现“形式主义加班”的不良现象,“别人加班我也加”、“领导不走我不走”,已成为现在许多人“约定俗成”的职场潜规则。加班不是为了完成工作,而是做给同事看,加给领导看,在领导面前怒刷存在感。这种“形式主义加班”还从线下延伸至微信朋友圈。有的企业和单位甚至竞相攀比加班时间,以加班时间论英雄。有基层员工表示,“其他人这么做,你不做,人家就会觉得你不上进、不认真。”

“加班”对于职场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机关企事业单位不知何时开始兴起加班热潮,“5+2、白加黑”已经成为常态,央媒就曾痛批这种无节制的加班。当然,为了完成工作进行,适度加班是无可厚非的,这种被动加班多少有些无奈,但是心甘情愿充当“加班族”,却又坐班不做事,如此加班做样子,令人匪夷所思。

勤劳、刻苦、认真负责、工作热情高等等向来是衡量员工工作态度的量化指标,但在操作过程中,很多单位只是一味地把是否愿意主动加班、无偿加班作为评价员工勤劳上进、爱岗敬业的标准,片面地认为“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的就是好员工,至于在加班时间段做什么事、有什么工作业绩并不重要。作为关键少数,有些领导干部“偏爱”加班,为了给领导留个“好印象”,员工纷纷投机取巧,“领导不走我不走”,于是,加班几乎与上进画上等号,反之,不加班就显得不够上进。“不加班=不上进”的奇怪论调是一种认识上的偏颇,在此心理诱因之下,“形式主义加班”大行其道,逐渐演变成畸形的“加班文化”,也与“为基层减负”的要求背道而驰。

做做样子的加班毫无意义,谈不上上进,消磨的是员工的私人时间和工作热情,消解的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奋斗精神,长此以往,员工身心俱疲,得不偿失,而机关企事业单位也终将失去生机和活力。“形式主义加班”盛行的背后,凸显管理机制的落后、考核机制的不健全。

“形式主义加班”也是一种作风病,得对症下药治一治。

终结“形式主义加班”,必须反对脱离实际的加班、没有实效的加班,摒弃“不加班=不上进”的偏颇论调,正确认识加班。干事创业就得实干担当,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对加班的认同,并非是好员工的标配,而对加班的拒绝,也绝非不思进取。对于带有普遍性的被动加班,就要反思在工作量的安排上是否合理、妥当,而不是一味地倡导加班加点去完成。

为基层减负,必须推进作风建设,健全管理和考核机制,彻底铲除形式主义土壤,发挥正确导向作用,激励员工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干事业,还职场以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世象漫谈

新闻推荐

深圳暴雨分区红警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

发布时间:2019-05-2705:20:00发布区域: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湾、布吉、吉华自27日起,我市进入新一轮龙舟水降雨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