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铸就“大国之眼”—来自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的蹲点报告

济南日报 2019-05-23 17:49 大字

14所科研人员在调试“蜘蛛网反无人机系统”。(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这里是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14研究所矗立在长江之畔,在这里,三代雷达人前赴后继,谱出一曲科研报国的壮歌。

从落后追赶到局部领先中国雷达的奋起之路

俯瞰大地、探索海洋、追梦太空,人类认知自然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雷达的身影。

1949年4月24日,中国雷达工业在南京起步。100多名职工、三四台机床、几部从敌方缴获的雷达,是当时中国雷达工业起步的全部家底。上世纪5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出第一部314甲中程警戒雷达,标志着我国迈出自主设计雷达的重要一步;70年代,7010大型相控阵远程战略预警雷达屹立于燕山余脉黄羊山上,中国人从此掌握了相控阵雷达尖端技术;

2007年,国产预警机空警2000雷达如期研制完成。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警眼”雷达,让我国从零基础实现隔代跨越。

2017年4月,我国第二艘航母下水,它的“舰眼”是“中华神盾”雷达。有了它,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国,离走向深蓝的梦想又迈进一大步。

2019年3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中国实现了用全自主研发的雷达测控保障,一路为追梦太空护航。

而今,中国雷达已在陆海空天领域实现对电磁信息的感知、处理、使用和反馈。

能钻研、肯奉献他们是雷达工业的“老母鸡”

在行业内,14所被亲切地称为雷达工业的“老母鸡”。1956年起,上千名14所员工举家迁居三线山区,先后包建、援建16家雷达厂、研究所。

参与“中华神盾”项目的一批年轻技术人员,至今对研制中的惊险波折记忆犹新:2003年初,历经万难造出的雷达一上舰却差点被判“死刑”:在陆地上好好的机器,到了波涛滚滚的海面上却无法识别海浪反射出的千万个假信号,完全无法工作。

一些人断定,“中华神盾”到此为止了。科研团队憋着一口气,由负责人带队,直接住到了海边。从此,人员轮班,机器不歇。海上联试,他们带100个塑料袋挂满栏杆,晕船了出去吐,吐完回来接着干。2005年,“中华神盾”如期研制成功。

如今,从14所发源的中国雷达工业展翅腾飞,又在攀登新的高峰——

新亮相的中国量子雷达样机,突破同类雷达探测极限;防空警戒雷达在空中编织出一张国土防空情报网,舰载雷达、警戒雷达、机载火控雷达技术不断突破。

(据新华社南京5月22日电 记者 刘亢 王珏玢 胡喆 刘宇轩)

新闻推荐

那一声叮嘱

母亲的恩泽往往并不停留在一时一事上,而是经历了世事沧桑后再回想母亲的教诲时从心灵深处发出的深深的感恩之情。我的母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