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让留守老人身安心也安

陕西工人报 2019-05-23 06:44 大字

“路透江东屋边田,儿孙绕膝尽堪传。”出门漫步田野,进门儿孙相伴,是每一位农村老人向往的晚年生活图景。而现实中,部分农村老人的生活状态却是“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没有钱用自己挣、身体有病硬撑着、心里有苦无处说,有的还要劳心费神照顾孙辈。

有数据表明,我国有超过5000万的农村留守老人,各省农村老龄化程度均已突破10%。能不能让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托、老有所依,关系着无数家庭的幸福,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老人“安度晚年”如何度,已成为一道难解而又必解的现实命题。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念。时至今日,传统孝道不断被发扬光大,为何仍有不少农村老人面临养老恐慌呢?有村民赡养意识淡漠的因素。部分村民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相对欠缺,不能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赡养父母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父母晚年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苦楚关心甚少,有经济困难的无奈。部分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为了生计,年轻力壮的村民不得不常年外出务工挣钱,留下老人在家种地、照看孙辈,有的老人甚至还要靠发展种养业赚钱补贴开支。还有养老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影响。虽然农村老人看病可享受新农合医保,生活上有养老金或农村低保的补助,可一旦患有重大疾病,再加上人情往来的花销,就显得捉襟见肘。

让农村老人摆脱物质匮乏的窘迫,走出精神空虚的困境,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家庭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儿女应多给老人打电话,常回家看看,倾听他们内心的苦楚和无助,尽己所能助其排遣孤寂。老人自身多培养些兴趣爱好,通过找邻居聊天、看电视、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方式充实生活;政府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老人补贴制度,提高医疗费报销比例,实施村级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增加老年人集中供养率,减轻家庭养老负担;社会组织多进村入户开展孝老爱亲典型事迹宣讲及敬老志愿服务,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增强孝老爱老意识,形成邻里互相照顾、志愿者关爱帮助的良好敬老氛围。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予人关怀,暖漫心间。”社会各方都行动起来,多些奉献与利他精神,在日常生活消费、医疗救助、心理抚慰等方面给予农村老人充分的关注关爱,让他们生活无忧、精神愉悦,方能使其度过一个身安心也安的幸福晚年。□刘松

新闻推荐

中央文明办等联合发布2019年第一批“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

据新华社重庆5月22日电(记者柯高阳)5月22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在重庆联合发布2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