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顾毓琇编书
张昌华
拜识顾毓琇先生纯属偶然。
三年前,我初识顾老,他已是九十七岁高龄的老寿星了。那时,我正在编赵元任、杨步伟伉俪的散文合集《浪漫人生》,该书系“双叶丛书”之一种,按丛书惯例,书名应请作者本人或亲友题签。
赵、杨先生久居美国,早已过世,又不知后人在何处,正在犯愁之际,一个偶然,我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台湾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传记文学》杂志中,有一幅赵元任夫妇与顾毓琇、萨本栋诸先生在南京梅花山踏雪赏梅时的合影,如获至宝。实在汗颜,此前,关于顾毓琇先生的生平我所知甚少,唯见过南京大学出版社出过一本《顾毓琇诗词选》,也没有读过,只知道他仍健在。我想,如能请顾老为此书题签不仅顺理成章,而且会为本书添彩。于是,我从南大出版社友人处打听到该书出版联系人李飞教授,他与顾老是老中大诗社的诗友。从李飞教授处获悉顾老一些基本概况和美国地址,我便试着给顾老写信,请他与夫人画家王婉靖女士双双为《浪漫人生》题签。他们都年届期颐,能否如愿,我本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心诚则灵。半个月后,我收到顾老夫妇的题签。字写得相当漂亮,又有力度,但未附信。编辑的职业敏感,使我对顾老的生平发生浓厚的兴趣,查阅相关资料后始知,顾毓琇先生本就是位大名人,是国际电机界的泰斗,“顾氏变数”的发明者。又从台湾《传记文学》上他的《九二自述》中获悉,他不仅是物理大师,而且是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和音乐家。早年在清华大学就读时参加过五四运动,与冰心夫妇、梁实秋、许地山等同一条船赴美留学的。后历任过清华大学工学院长、中央大学校长和国立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乃至教育部次长(以非国民党员身份),还参加过接受日本投降仪式。20世纪70年代后,他多次返国内探亲、讲学,先后受到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足见他的人生阅历十分丰富多彩。顾先生富有远见卓识,在20世纪80年代末便建议中国应实行“三开”政策,即文化开发、经济开放和政治开明。
本来,我还想请他与夫人作为海外作家加盟“双叶丛书”。顾老坚辞,认为“不当”。后来,我便萌发想为他出一本传记的念头。我将这个想法函告顾老。他说他没有现成的中文自传,倒有一本英文本自传《一个家庭,两个世界》。我搜罗到他的著述全目和部分自传性的散文,遂正式提出为他编一部“准自传”。顾老犹豫,他说早年著作都散失。我说我可代觅。他说“鄙人意不致劳神”。在我的恳求下,他首肯了,并提供了《行云流水》《水木清华》等,但关键的一本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我的父亲》,我找遍南京大小图书馆都无着落。后在沈建中先生帮助下,于上海图书馆藏书中查到,复制了一份。
《我的父亲》由胡适题签,潘光旦作序,印刷粗糙,缺漏较多,多方求教,后还其原貌。《九二自述》顾老只写到1990 年,我又请他补写后十年。其间20世纪70年代后他的生活情况过于简略,为弥补这一段“空白”,先生寄来他的英文自传《One Family-Two World》供参考。我遂请人将其《引退杏坛》《大陆之旅》和《重返大陆》三章译成中文,填补断档。然后以《九二自述》为母本,将不同时期生活的纪实文字,分类以时序排列,编成一卷。纵览全书,线条略粗,但绝对可见顾老多姿的人生轨迹,特别是他与萧伯纳、吴有训等数十位中外名人的交往、诗词唱和,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增加了可读性和史料性。
(节选自《书人书事》,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从事养殖的人,目标都是要将农产品养得又肥又大,但是在重庆巴南区天星寺镇单石村,村民养鱼的目标却是:养瘦养小。除了氧气,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