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制造”行销全球
“芜湖造”轻型通用飞机翱翔蓝天。本报通讯员 杨大伟 摄
5月16日,芜湖三山港区一片繁忙景象,码头上一座座塔吊舒展长臂,将货物装载上船。自去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芜湖港口岸扩大开放三山港区以来,这里车来船往,呈现出勃勃生机。
1992年5月,随着第一艘外籍货轮抵靠芜湖港装载出口货物,芜湖港成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数据显示,1993年,芜湖外贸总额不过数千万美元,而2018年,芜湖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500万吨,进出口总额68.8亿美元。港口坐拥水路便利,芜湖陆空发展也急速跟进。宁安、合福、商合杭、皖赣等一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加速建设或投运,芜申运河、芜宣机场项目加快推进,芜湖对外开放通道呈现出海陆空立体化新趋势。依托立体开放通道,“芜湖制造”行销全球,海螺水泥和型材、奇瑞汽车和零部件、芜湖美的空调和洗碗机等“芜湖造”正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
近年来,芜湖全面融入国家开放新布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正逐步构建。2018年,芜湖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参与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实现“单一窗口”报关报检全覆盖;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成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共同发布《G60科创走廊松江宣言》,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建立城市展厅;出台推进中外合作园区发展政策规定;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开展“委托受理、远程核准”试点;与德国合作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深化经济产业合作。
走出去,引进来,芜湖企业一马当先。奇瑞汽车连续16年保持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累计出口超过140万辆。目前,奇瑞已经覆盖“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的46个国家。作为中国建材工业“走出去”的先行者,海螺集团自2011年踏上国际化发展征程,至今已投资了20多个项目,仅在印尼、缅甸等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设立了16家公司,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再到资本输出的全面国际化。
截至今年2月,芜湖实有境外投资企业达87家,注册资本超过7亿美元,境外实际累计投资超过20亿美元,对外投资企业分布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芜湖新批外商投资企业达30家,实际利用外资29.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与1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全市共有4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芜投资设立企业53家。
新闻推荐
特约制图:闵汝明近日有媒体报道,广东“深圳华生电机有限公司多名工人患上白血病,经广东省和广州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