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梁启超的青年足迹 许知远转型力作《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出版
作为清末民初一位枢轴式的人物,梁启超的传记绝对值得一写再写。在梁启超逝世九十周年之时,许知远耗时五年,为读者奉上这本《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讲述梁启超从出生到变法失败的早年岁月。本书乃许知远的转型之作,也是一部富有雄心的作品。许知远冀望这部还在写作中的三卷本梁启超传记,可成为“一部悲喜剧、一部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复活时代的细节与情绪,展现出几代人的焦灼与渴望、勇气与怯懦”。
六年前,因为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里某一书封上梁启超专注的凝视,许知远开启了这趟艰难却日渐笃定的历史写作之旅。为撰写此书,许知远阅读了大量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以保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同时以“理解之同情”和“当代意识”书写历史与人物,文字有温度,也有深度;写法上也多有创新,叙事准确而流畅,现场感极强。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受到许倬云、李欧梵等学者联袂推荐。著名学者葛兆光评价本书时说,“许知远阅读史料体验那个时代的心情,借助想象重塑那个社会的生活,通过将心比心的感受复活梁启超的生命历程,并尝试着以梁启超式‘笔端常带感情’的写法,写出梁启超和他的时代,也写出中国那一段风云诡谲的历史”。
许知远对过往那段波澜起伏的历史拥有深刻的体认。作为曾经的媒体主笔,他深知进入历史现场的必要性。因此在搜集、阅读了大量史料和研究著作的同时,许知远从广东新会茶坑村,到广州万木草堂,再到北京、上海及至日本横滨,一路追寻梁启超的足迹,以寻求历史与现实之间隐秘而有韧性的关联。
许知远在茶坑村散步,品尝陈皮制作的各种菜肴,夏日午后在残留的万木草堂发呆;在衰落的上海福州路上想象报馆与青楼林立的昔日繁盛,在夜晚的火宫殿小吃摊上,猜测梁启超抵达长沙的心情;或是在北京法源寺外闲坐,想象他与谭嗣同、夏曾佑热烈的青春……(辛淑)
新闻推荐
本报北京5月12日电(记者王冬梅)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防灾减灾宣传周的最后一天。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