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梁启超的青年足迹
◎萧婧
作为晚清民初一位枢轴式的人物,梁启超的传记绝对值得一写再写。在梁启超逝世九十周年之时,许知远耗时五年,奉上《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讲述梁启超从出生到变法失败的早年岁月。许知远冀望这部还在写作中的三卷本梁启超传记,可成为“一部悲喜剧、一部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复活时代的细节与情绪,展现出几代人的焦灼、渴望与勇气”。
六年前,因为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里某一书封上梁启超专注的凝视,许知远开启了这趟艰难却日渐笃定的历史写作之旅。为撰写此书,许知远阅读了大量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以保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同时以“理解之同情”和“当代意识”书写历史与人物,文字有温度,也有深度;写法上也多有创新,叙事准确而流畅,现场感极强。《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受到许倬云、李欧梵等学者联袂推荐。著名学者葛兆光评价本书时说,“许知远阅读史料体验那个时代的心情,借助想象重塑那个社会的生活,通过将心比心的感受复活梁启超的生命历程,并尝试着以梁启超式‘笔端常带感情’的写法,写出梁启超和他的时代,也写出中国那一段风云诡谲的历史”。
作为资深媒体人,许知远已经出版多部作品,进入繁杂的中国近代史书写,对其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为消弭书写时心绪的复杂与不安,他查找了大量国内外文献材料,阅读了众多相关研究,甚至计划学习日语。许知远直言书中很多地方引用了茅海建先生对于康有为与戊戌变法的研究,汤志钧、葛兆光、罗志田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在书写过程中让他受益良多。全书四百余页,近千条注释,既是其援引最新学术研究资料并核查大量史料的体现,也使得本书成为一本具有学理价值的史传。在致谢辞中,许知远借用阿莫司·奥兹的话自我调侃,“倘若剽窃一本书,人们谴责你为文抄公;然而倘若你剽窃十本书,人们会认为你是学者;倘若你剽窃三十本书,则为杰出的学者”。《青年变革者》中,“引用的书籍远超过三十本”,他希望自己的用心与付出能被学界和更多读者认可。
许知远对过往那段波澜起伏的历史拥有深刻的体认。作为曾经的媒体主笔,他深知进入历史现场的必要性。因此在搜集、阅读了大量史料和研究著作的同时,许知远从广东新会茶坑村,到广州万木草堂,再到北京、上海及至日本横滨,一路追寻梁启超的足迹,以寻求历史与现实之间隐秘而有韧性的关联。许知远在茶坑村散步,品尝陈皮制作的各种菜肴,夏日午后在残留的万木草堂发呆;在衰落的上海福州路上想象报馆与青楼林立的昔日繁盛,在夜晚的火宫殿小吃摊上,猜测梁启超抵达长沙的心情;或是在北京法源寺外闲坐,想象他与谭嗣同、夏曾佑热烈的青春……历史的现场已经面目全非,想象也不尽可靠,但个体的情绪心思却是可以相通的。用想象激活史料,时代的细节和情绪也因此复活。
梁启超的文章常常情感热烈,纵横捭阖,笔力激荡。他在1900年所作的《少年中国说》中,以人的少年与老年之对比,呼唤一个“少年中国”的诞生,其激越进取之精神令人振奋。本书涉及的时段,正是梁启超人生的前二十五年,他的“敏锐开放、自我创造与行动欲望”,在这一时期展现无疑。而许知远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点。
梁启超应该“进入全球最敏锐心灵的行列”,许知远认为,作为旧传统与新思潮更迭的亲历者,即便处于现代世界的变局之中,在希望与挣扎中不断摇摆,但梁启超依然以开放的视野不断探索思考,从中国语境出发,回应了很多普遍性问题。正如许知远所说,“那一代人也面临一个加速度的、技术革命与知识爆炸的时代,他应对这些变革时的勇敢与迷惘,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作为晚清民初转型时期的重要人物,梁启超兼具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等多重身份,对中国近现代的学术、思想、政治等都产生了无可替代的影响。在许知远看来,“在世界舞台上,他更是被低估的人物,他理应进入了塞缪尔·约翰逊、伏尔泰与爱默生的行列,他们身处一个新旧思想与知识交替的时代,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存在,唤醒了某种沉睡的精神”。然而,在考察诸多既有历史书写之后,许知远发现,梁启超“至关重要却又面目模糊”。这大约与中国传记写作传统有关,对个人行谊的记述往往被融入历史的潮流之中,较少情感和情绪。梁启超虽是时代和思想的开拓者,影响力时至今日都清晰可见,但对其日常与情感,内心挣扎与交游细节却较少得到深入的展现。本书正是对这一方面的有益补充。
此外,梁启超常常仅被置于中国自身语境中叙述,却较少被放置在世界维度中。而事实上,他是上一波全球化浪潮的拥抱者,足迹遍及日本以及大洋洲、美洲和欧洲各国,各地政要与新闻界人士认为他握有中国的未来,那些享誉世界的学者与思想家都曾与他深度交往。作者通过爬梳史料,借由梁启超的生命历程,描绘其与同时代人的思想与内心、希望与挫败,使个人形象与时代群像交织。许知远渴望通过自己的书写改变读者对梁启超的认知现状。
在本书的序言,许知远写道:“第一卷即将完成时,我读到了博尔赫斯对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的评论,在他眼中,阅读这本书仿若‘投身于并且幸运地迷失在一部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里。其中的人物是一代又一代,剧场就是整个世界,而其漫长久远则是以朝代、征服、发现以及语言和偶像的嬗变来计量’。我很期待,这三卷本完成时,我的读者也能有相似的感受,如果你尚未在这一卷中获得,就请耐心地等待第二卷。”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许知远/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卢翔通讯员赖明肖满苹)“法官,谢谢你们,让我快速拿回了工伤赔偿款,后续的治疗费有着落了。”4月29日,在江西省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