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基层减负关键不在“几个群”

济南时报 2019-05-10 14:13 大字

黎青/绘

近日,广东香洲区正式印发《香洲区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措施》,其中规范香洲区直各单位、各镇街等单位微信工作群、新媒体账号管理是28条措施之一。包括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发言要有内容不得随意刷屏,原则上非工作时间不发布工作信息,因专项工作组建的微信群在结束工作后应及时解散等。(5月9日中新社)

工作架构决定了“只建一个群”不可行

在我们的潜意识认知中,任何以“原则上”为前缀的“要求”,实则都是可以变通、可以商量的。“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群”,可以预见的是,可能性基本为零。

之所以“只建一个工作群”不可行,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行政职能系统内部乃属于典型的科层制架构,职能分工、层级结构都很分明,这种“区分”一定会延伸到线上,并最终体现为微信工作群等网络社群。惯例是,所有的工作单位在统一的单位群之外,大概率还会有所谓高管群、中层群、骨干群、部门群、小组群等等。这些群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必然性,并不应该一股脑都定性为“形式主义”。

很多微信工作群,在某种意义上说,像极了一种秀场。所有人都要在群里表现出自己“辛勤工作”的模样。在微信群打几个字就可以安排任务,这种低门槛、低成本的沟通方式,还诱导了一系列轻率的、本不必要的工作指令。微信工作群所带来的便利,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工作决策本该有的严肃性。一些领导想一出是一出,随手一条微信甩到群里底下人就忙得不可开交,而这其中许多都是低效、无效的劳动。

作为一个技术工具,微信工作群本身是中立的,无所谓好与坏。为基层减负,控制工作群数量只是治标,更重要的,还是系统梳理和确立移动互联网时代行政办公的工作范式。 (然玉)

问题关键在对生活边界的侵犯

“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等措施,犯了“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错误。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等现象,的确是基层负担过重的表现,但究其实质,是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将上级文件不加消化地转发下达、反复通过各种会议和检查落实上级指示等,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证明自己高度重视,出现问题后便于推卸责任。而对于是否起到真正效果、又是否完全不必要装样子,并不是很在意,直接导致了基层干部职工疲于应对,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不增反降。

微信群等新媒体工具的出现,极大提高了工作沟通效率,积极意义不容抹杀。进一步说,不是工作群多导致了负担过重,关键在如何使用工作群。譬如,很多领导干部的意识很分裂——既认为微信群是工作助手,同时又不觉得下班后在群里沟通工作属于“加班”。其结果,就是上班与下班不再严格区分,员工得随时在线、即时响应、实时办公。

权力触角伸向员工的生活,不分时间地打扰别人休息。事实上,这都是缺乏“场景意识”的表现,显然不是“只建一个群”能够解决的。相反,有了这样的硬性要求,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反而会不方便,也可能对其他人带来不必要的打扰。

基层减负动真格,还要问问基层的意见,自上而下地拍脑袋解决问题,一定是治标不治本。就像周二是“无会日”,会议可能加在周三一样,减负的具体举措也不宜“一刀切”和过于具体。只要遵循“重实效、轻形式”这一原则去改变,基层负担就一定可以降下来。 (宋鹏伟)

新闻推荐

新款“江津造”汽车 登陆印度尼西亚

车展现场在刚刚结束的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IIMS车展上,“江津造”风光S560受到海外消费者的密切关注。日前,东风小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