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徐源鸿(右)在分拣中心工作。
从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的家到昌平区城北街道的工作地点,33岁的徐源鸿每天上班的行进方向正好跟大部分上班族相反。宽阔的马路一路畅通,徐源鸿意气风发:“我想打造一条全程看不见垃圾的‘隐形垃圾分类高速公路’。”
徐源鸿的父亲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北京做废品回收买卖,在东小口废品回收市场被取缔时,他已经在那里干了快20年了。
徐源鸿尽管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但是耳濡目染,对废品回收这个行业算是“门儿清”,也充满了感情。“人人制造垃圾,人人讨厌垃圾,少有年轻人从事环卫事业,在这个领域创业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徐源鸿说,自己创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父辈那里几十年的经验他想传承下来,二是他深度了解这个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觉得自己能够将互联网科技和最新的管理经验带进这个过于“接地气”的行业,并能做出实在的贡献。
据统计,2017年的北京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924.77万吨,垃圾日产量约2.5万吨。目前,北京全市26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设计日处理能力约为2.4万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形势迫在眉睫。
“你能做到垃圾分类吗?”采访时,徐源鸿冷不丁地问了记者一句。
“现在大家工作都太忙了,很难将注意力再分配到垃圾分类这种问题上。”看到记者面露难色,徐源鸿笑着说,“这也是垃圾分类难题的症结所在,‘爱分类’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上门服务+物质激励的方式掐中这个‘死穴’,只需要在源头简单地干湿分开,周末预约个时间就可以享受到上门服务,每周攒的快递包装等各种垃圾能得到10块钱左右的环保金。”
“具体来讲,就是居民通过微信、小程序、电话一键预约上门回收干垃圾,实名制回收员现场称重、贴溯源二维码,并给予居民每公斤干垃圾8毛钱的环保金奖励。”徐源鸿说,对于湿垃圾,则鼓励居民主动到交投点来投递,并给予环保积分奖励。环保金可以在小区的超市、菜店以及“爱分类”自己的网上商城使用。在整个垃圾分类的过程中,通过专业运输和智能物流,居民全程看不到垃圾。
由于有溯源二维码,若是居民的分类不够精确,误将湿垃圾放到干垃圾回收袋,“爱分类”也会不留情面地扣除环保金。“当然,我们会和居民进行沟通,多数时候的确是大意了,一般有了一次回收不合格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下一次。”甚至有居民不小心将不该扔的物品扔了,也能通过溯源二维码迅速找回。
国务院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底,实施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显然,东关南里小区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
徐源鸿表示,垃圾分类不仅仅需要分类投放,还需要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如今,“爱分类”将从居民家回收的干垃圾先由回收员用三轮车运输至小区服务站,下班后用封闭式货车运送到分拣中心,从回收员到车辆,建立完整的GPS定位系统,形成一条装满“电子眼”的垃圾分类“隐形高速公路”。
“当年东小口废品回收市场被取缔时,我绝对支持,因为谁也不愿看到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丛生的废品市场。”徐源鸿说,“不过,不管城市发展到什么程度,废品回收功能都是必需的,所以我们重新设计了一个绿色、规范、科学的分拣中心。”与当年的东小口废品市场不同,“爱分类”的封闭式分拣中心干净明亮,拥有全品类的后端加工处理能力,并建成了废纸、废塑料、废金属、低负值资源、废家电5大专业化分拣车间。将干垃圾回收到分拣中心后,专业人员会将干垃圾回收袋里的废塑料、纺织品、纸类、金属、玻璃、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并打包送至相关利废企业,资源化利用率可以达到90%以上。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徐源鸿还打造了一整套垃圾分类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针对居民回收情况、物流运输情况、分拣中心情况、再生资源交易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积攒大量的垃圾分类大数据。打开平台,就可以看到实时变化的垃圾累计减量、居民活跃度、再生资源交易数据、便利店交易量等。政府也可以通过管控平台对垃圾分类信息、垃圾清运信息、垃圾处置信息了如指掌。
“如今,在国家政策刺激下,垃圾分类也逐渐成为风尚。这对我们激励很大。”徐源鸿说。今年上半年,“爱分类”将向昌平区城北街道、城南街道共计173个小区、近10万户家庭进行推广,预计生活垃圾总体减量率能够达到30%以上,资源利用率达到95%以上,徐源鸿也越来越有干劲儿了。魏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22日上午,区政协召开“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专题研讨会,区政协主席卫立顺主持会议并讲话,副主席叶新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