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带领3万乡亲赴新疆务工 一年挣回15亿元

西南商报 2019-03-19 13:19 大字

重庆市巫山县驻新疆劳务服务站站长魏宗平

带领3万乡亲赴新疆务工 一年挣回15亿元

“这几年,巫山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建议政府继续加强劳务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召集更多成功人士引导、帮扶村民外出务工。”在今年巫山县两会期间,巫山县人大代表、驻新疆劳务服务站站长魏宗平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魏宗平今年44岁,中等身材、皮肤微黑。截至2018年,他先后带领3万余名巫山人在新疆成功就业,平均每年创造劳务收入15亿元,2018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创办企业

打工仔成劳务带头人

魏宗平的老家在巫山县铜鼓镇观阁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是他对家乡最初的记忆。12岁那年,魏宗平的父母因病去世,生活全靠邻居接济。为了谋生,14岁时魏宗平便跟随乡亲外出务工,从工地到餐馆,从煤窑到工厂,丰富的打工经历造就了他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个性。

2006年,魏宗平从北京辗转到新疆,从事外墙保温作业。凭着一股子闯劲,他很快在乌鲁木齐站稳脚跟,并成立了新疆佳能保温防腐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事业小有成就,魏宗平在家乡的名气也越来越大。2008年,魏宗平从新疆回乡过年,刚进家门,同村的谭照全就带着30多名老乡找上门来。“老魏,听说你在新疆干得不错,也帮帮乡亲们吧。”谭照全恳求道。

事实上,每年春节返乡,魏宗平眼见乡亲们还靠着“三大坨”(土豆、玉米、红苕)过日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早就萌发了带领村民外出务工的念头。这一年,包括谭照全在内的30多名老乡远赴新疆,进入魏宗平的公司工作,成为老家第一批跟随魏宗平外出务工的农民工。

外墙保温属于新型节能安装项目,魏宗平发现,乡亲们虽然干劲十足,但由于缺乏技术,实际工作中往往事倍功半。于是,他在公司开办了培训班,聘请专家进行现场教学,让大家有了一技之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年底,大伙儿一算账,人均年收入竟在2万元左右,是在家务农的5倍。

搭建绿色通道

数千名贫困户靠务工脱贫

听说去新疆能挣钱,越来越多的村民找到魏宗平,希望跟随他外出务工。可是,他的公司用工需求已基本饱和,如何才能解决村民的就业难题?

“我自小在村里长大,深知务工收入是许多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魏宗平告诉记者,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2010年,他被推举为巫山县驻新疆劳务服务站站长,借助自身人脉关系,他与新疆当地企业建立起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这些企业来年的用工需求,并签订用工协议。同时,他又在巫山建立起劳务输出联系点,各联系点负责人按照用工需求组织人员到新疆。通过建立双向机制,魏宗平成功架起了巫山农民工到新疆就业的绿色通道。当年,该县有3万多人在新疆从事外墙保温工作,创造劳务收入15亿元,很多家庭因此摆脱了贫困,还有120多人成为致富带头人。

“如果没有魏总的帮助,我可能还没脱贫。”笃坪乡狮岭村村民马才一告诉记者。今年48岁的马才一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妻子常年患病,两个孩子正在上学。马才一想外出务工,却苦于没有一技之长,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魏宗平伸出了援助之手。2017年,他进入魏宗平的公司接受技能培训,随后,经劳务输出联系点牵线搭桥,与新疆一家建筑安装公司签订协议,成为该公司外墙保温作业安装工人,“第一年,我就挣了2万多元!”

更让马才一高兴的是,安装公司的用工旺季一般是下半年,上半年他还可留在家中种植脆李,待脆李采摘后再外出务工。一年挣两份收入,实现了当年务工、当年脱贫。

这几年,在魏宗平的带动下,像马才一这样通过外出务工成功脱贫的贫困户有3000余人,魏宗平所打造的劳务派遣模式也成为巫山脱贫攻坚的样板工程。

捐资数百万

反哺家乡建设

“羊有跪乳,鸦知反哺。”这是魏宗平的人生信条。

除了解决村民务工难题,带动贫困户脱贫外,魏宗平还不忘支援家乡建设。

过去,从铜鼓场镇到魏宗平的老家观阁村只有一条泥石路,交通不便制约了村里产业发展,蔬菜水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

2013年,魏宗平先后捐资153万元,在村里新修硬化道路4公里,整修泥石路4公里,使农用三轮车可直接开到田间院坝。借助交通的改善,2015年观阁村种植了1500亩脆李,带动120户贫困户脱贫。

63岁的洪朝银早年丧子,过去他和妻子靠种植玉米、红苕过活,日子过得紧巴巴。这几年,眼看村里的交通越来越便捷,洪朝银种植了5亩脆李。“明年脆李进入丰产期后,亩产将达到3000斤,除去成本,我们老两口仅靠卖脆李每年就能挣7万元。”说起未来,洪朝银满怀希望。

而在离村委会不远的观阁村村小,崭新的教学楼格外引人注目。村支书曾玉进说,2014年,魏宗平捐资30余万元整修了教学楼,还配备了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要从根本上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还得从孩子抓起。”魏宗平说。这几年,他还累计捐资200余万元,支持巫山官渡小学、抱龙小学、朝阳小学建设美丽校园。 左黎韵

新闻推荐

【特写】“317”两周年,北京楼市乍暖还寒

记者|孙梅欣就像立春后北京骤然回升的气温一样,北京楼市的“回暖"让李婷措手不及。“卖房子的春天又来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