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什么是“大礼包”的正确打开方式?

四川日报 2019-03-19 06:25 大字

来自全国两会的政策“大礼包”如何才会顺顺当当地送到百姓手中?从中央到地方,其间会有一个不算轻松的落地、落实过程,甚至也可能存在落不了地、落不了实的风险。,什么是“大礼包”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报评论员 张雨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一个接一个的“大礼包”抖了出来。

然而,这些“大礼包”如何才会顺顺当当地送到百姓手中?从中央到地方,其间会有一个不算轻松的落地、落实过程,甚至也可能存在落不了地、落不了实的风险。那么,什么才是“大礼包”的正确打开方式?

正确打开“大礼包”,重点在于做好配套措施。

过去,一些惠企惠民“大礼包”无法落地,关键就在于地方缺少相应配套措施,企业、百姓接不了、打不开。此次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优化环保、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执法方式,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这些“大礼包”,明确了大方向、大原则,但具体实施办法仍需地方及时跟进,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出台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不让“大礼包”成为画饼。

做好配套措施,地方政府步伐得加快。比如,此次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交易过程中的增值税抵扣问题,就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科学、精准做好细化方案;减税降费的标准和流程,也应按照可操作性原则,进一步大力简化。并且,地方政府出台减税配套措施之后,还要密切跟踪实施情况,随时关注市场主体是否真正享受到了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好处。

正确打开“大礼包”,关键在于部门之间通力配合。

提高600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减少开会和发文数量;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要让这些“大礼包”落地,重点在于多个部门协同推进。比如“减证便民”改革,若部门之间不做好配合——审批各部门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协调,就无法将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同一事项纳入联合办理,从而引发多头审批、重复审批、互相推诿等现象。

不止“减证便民”改革,大量“大礼包”交到基层,具体落实都涉及多个部门,如果各部门都受部门本位主义的影响,只从自己部门角度思考问题,彼此步调不一致或协调不力,“大礼包”就可能“永远在路上”。

正确打开“大礼包”,归根结底是将让利于民落到实处。

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这些改革背后,处处都是看得见、看不见的经济成本、行政成本、社会成本,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心系民生。

计利当计天下利。对于一些改革主体来说,就是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改变过去那些不合时宜、阻碍市场效率、妨碍用户体验的种种规定,真正让出既得利益,拿出惠及广大民众的举措。杜绝让利过程中的“阳奉阴违”,让好政策得以在实处落地、在深处生根。

新闻推荐

拿什么来拯救误入歧途的“养生”

■苑广阔喝一些果汁,可以适当补充营养,可是郴州51岁的曾女士却做了一个特别冒险的举动,在家将20多种水果混合榨汁,简单过滤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