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泉城底蕴 描绘文明画卷济南交警着力打造“规则文化引领、科技支撑执法、多方参与共治、秩序塑造文明”路口交通秩序整治新模式
“文明行为促进,以共识促共建,以行动守理念。”2019年3月1日起,《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将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这是济南市首次颁布文明行为促进方面的专项地方法规,对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规范和引导文明行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意义。
近两年来,济南交警始终将路口视为城市文明的符号,坚持规范路口秩序,固化文明习惯养成,使文明礼让的种子在泉城大地生根发芽。规范的路口通行秩序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它既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又是展现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是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最重要、最直观的体现。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路口通行秩序整治作为塑造城市交通文明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严管严处强化习惯养成,通过明确规则倡树守法精神,通过参与共治实现长效治理,着力打造“规则文化引领、科技支撑执法、多方参与共治、秩序塑造文明”的路口交通秩序整治新模式。文明出行已成为济南市民生活常态,新的风尚已蔚然形成。
秩序篇
党政重视 多方助力
形成社会参与共治的路口管理秩序
近日,在经十路南辛庄西路路口,一位交警正在维持交通秩序。一位老人左顾右盼,缓缓迈步向前,打算从斑马线外抄近路穿过马路。见此情形,一位在路面执勤的志愿者快步上前,及时“叫停”老人。经过耐心劝导,老人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危险性,向志愿者表达了歉意,并被安全送至附近的斑马线上……“请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不远处,另一名志愿者正在路口执勤,其间不断讲解着文明出行礼仪,并积极维护现场秩序,让文明出行意识深入市民心中。
在日益紧张的城市生活节奏下,交通参与者往往以“争分夺秒”的姿态出现在道路上,对时间以及“便利程度”的追求促使人们对交通规则越来越漠视,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逆行、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等违法行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城市的大小路口。对于路口秩序整治等文明交通创建工作,单纯依靠宣传教育或执法管理等单一层面发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全部交通参与者纳入到文明交通创建工作当中,一体指挥,分工协作,形成常态长效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点针对路口秩序整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现状,并于2017年5月,组织召开全市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会议,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联合下发《济南市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职责,要求各区县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到交通秩序整治中来。
经过两年来不断地探索、磨合、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党政重视、全警参与、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社会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亲自到路口调研指导交通组织、秩序整治等工作情况,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为文明交通创建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各省市文明单位按照工作方案和配备标准,组织志愿者定岗定时到重点路口协助交警做好路口秩序管理工作,劝导、制止不礼让斑马线、闯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并将志愿者到岗率、准点率、维护交通秩序情况纳入各文明单位考核指标。全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一盘棋思想,在警力保障方面,动员部署警力参与到文明交通创建中,采取交警、派出所等多警联动模式,在重点路口设置“责任区”,由多警种协同配合管理,共同维护通行秩序;在执法支撑方面,针对违反路口通行规则不听劝阻、辱骂交警等妨碍执法的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坚决维护执法权威,倡树守法精神。两年来,全市共有190余家文明单位组织2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路口秩序维护工作中,为推动文明交通创建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随着社会参与共治的路口秩序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文明出行理念已在百姓的心中潜移默化,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文化篇
变革理念 路口革命
打造独具济南特色的路口规则文化
路口管理不单单是人车通行秩序的规范,更是规则文化的形成,这样的规则文化是交通管理水平的体现,是市民素质的展现,也是城市底蕴的彰显。而纠正交通出行陋习,改变路口交通秩序混乱状态,形成文明礼让的路口规则文化,非一日之功,也非一域之业。殊不知,在每一个路口“气质”变化的背后,都凝聚着交警部门的温度
和智慧。
近两年来,济南交警始终坚持将“以人为本”的道路通行理念注入路权分配、通行
规则、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在路权分配
上重点向保障行人、非机动车通行倾斜;在通行规则上综合创新打造“车让人、人快走”的中国式过
马路“济南模式”;在设施建设
上融入规则文化,时刻影响
交通参与者自觉保持文明守
法出行习惯。两年来共完
成67处重点路口的渠化改
造和设施提升,实现了文明
礼让与路口规划设计的有
效结合。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路口交通设计原则。实施“减、挪、扩、调”四项措施,即减小右转机动车转弯半径,确保降低车速避让行人,保障行人安全;挪清占用道路的广告牌、灯杆等各种设施,有条件地前移斑马线,对斑马线、非机动车道线性取直,减少行人过马路的距离和时间;扩大行人、非机动车待行区,增设遮阳棚,确保等候安全、舒适;实施机动车道“瘦身扩容”,提高通行效率;调整信号配时和绿波放行,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更从容、更便捷。
二、打造文明、礼让、诚信的“路口文化”。倡导“车让人、人快走”的路口通行规则,既强调机动车的礼让义务,同时避免因行人、非机动车的不文明行为而造成机动车右转通行效率降低的现象。在路口融入诚信、礼让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路灯杆上设置宣传标语“一减速 二观察 三礼让”,提示汽车驾驶人要礼让斑马线;在隔离护栏上设置“莫逆行 勿闯灯线内停”字样,在非机动车停止线内喷涂“守住生命安全线”字样,提示非机动车遵守规则,珍爱生命;路口四角喷涂3D象棋版“让”字标识,在斑马线两端喷涂红色印章版“让”字,寓意遵守规则,提示让行,彰显契约精神。
三、秉承“科技支撑”原则,助力规则文化形成。打造了“3+2”集交通违法抓拍、警示、曝光于一体的路口秩序智能管控模式。建设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和机动车“闯绿灯”3类自动抓拍设备,在路口建设高清显示大屏实时滚动播放未按规则通过路口的违法行为,并通过采集、比对人脸信息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实名曝光;安装行人、非机动车语音和声光提示系统两类提醒警示设备,通过红外感应、地面光幕等提示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规则,快速通过路口。
模式篇
发挥主责 全面发力
固化完善“四位一体”的文明交通创建模式
近日,在经十路千佛山路路口,绿灯亮起,市民胡先生自南向北匆匆小跑过路口,经过礼让的车前,他还摆了摆手表示感谢。从最初“车让人”的礼遇,到如今“人快走”的习惯,这是胡先生一年来对城市路口变化的最大感触。如今,斑马线上“车让人、人快走”的和谐通行模式,已成为济南市道路交通的一道亮丽风景和展现济南城市文明的名片。
培育市民自觉守法意识,打造安全、文明、规范的路口通行秩序,在依靠理念熏陶、机制打造等软性管理手段的同时,也得益于规范执法、严格处罚等硬性管理手段的保障。对此,济南交警突出主责主业,积极发挥策动力,不断充实秩序管理队伍,协调各方面力量,持续固化完善集“教育、管理、执法、宣传”于一体的文明交通创建模式,路口交通秩序实现了较大提升。
建立专职队伍、整合管理力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了路口秩序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将128处重点路口明确“分片包干”至责任单位,同时分等级、分梯次将警力投放到路面,做到定人、定岗、定时、定责,提升路口“见警率”和“管事率”。进一步充实社会管理力量,按照“3+3”(即民警、辅警、协管员和保安、志愿者、新学驾驶人)架构,配齐配全路口管理力量,共同参与全市路口文明交通秩序整治。
丰富管理手段,严格违法整治。按照“认准一个灯,管住一条线”的原则,从严整治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线、横穿道路、翻越道路隔离设施,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不按道行驶,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交通行为。对于民警现场查处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当事人,要求其接受不少于30分钟的交通安全教育,或参加不少于20分钟的交通志愿体验活动。创新实施“四个一律”“四个传递”等管理措施,对公务车违法一律传递所在单位、公交车出租车违法一律传递管理单位、文明单位车辆和职工违法一律传递文明办且与考核挂钩、快递和网约车违法一律传递行业协会和平台公司,并将违法当事人身份信息纳入支队搭建的诚信管理平台,提高交通违法成本。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文明氛围。通过交警“三微一端”、省市新闻媒体、沿街电子显示大屏和重点路口实时曝光设备四种渠道,实名曝光不礼让斑马线、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人的图像、身份、单位信息,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持续开展文明交通主题活动,在全市营造“车让人让出文明、人让车让出秩序、车让车让出安全、人让人让出和谐”的浓厚氛围。不断强化文明交通文化建设和互联网、“三微一端”阵地建设,制作推出多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强的宣传海报、广告、标语和文章作品,让公众在润物无声的熏陶中培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此外,多次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济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济南路口秩序整治进行专题报道,推动多家媒体开辟文明交通专栏,广泛宣传交通法规、安全常识以及文明交通的重要意义,不断扩大社会宣传效果。
风尚篇
塑造习惯 擦亮名片引领城市文明交通新风尚
如果说交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那么路口文明就是城市的“眼睛”。通过“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内涵,“眼睛”的明亮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面容与气质。
近两年来,济南交警始终坚持将路口秩序作为城市名片来精心打造,逐步实现了从“人车争道抢行”到“互相礼让”,从“软硬兼施”的治理模式创新到市民养成自觉文明出行习惯的转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管理力量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济南市文明交通创建工作已经获得了本地市民认可、外地游客赞扬、社会自觉接受的良好社会成效。以经十路舜耕路路口为例,2018年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遵法率分别提高到96%、99%、99%,交通秩序整治成效正逐步从交通文明效应向社会文明效应转变。
斑马线前的礼让文明是城市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留给外来客人的最直观的印象。为此,济南交警高度重视这一城市文明中的细节,将“礼让斑马线”作为路口秩序整治中的一项重点任务常抓不懈,2018年济南市“未礼让斑马线”违法数量同比2017年减少57436起。现在,交通出行礼让已经成为了济南人日常文明的一部分,司机在斑马线前自觉停车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自觉快速通过路口并对司机致以感谢,这样温暖的场景在济南街头早已司空见惯。正是这些温暖的场景,不仅提升了市民自身素质,也得到了外地游客纷纷赞扬,无形中强化了城市的吸引力与包容性,为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城市文明基础。
文/图 本报记者 杨晨通讯员 孙如彬 孙嘉 刘骐源
新闻推荐
新华社长沙3月14日电(记者帅才)2019年3月14日为第十四个世界肾脏日。专家指出,春季是孩子感冒、突发扁桃体炎的高发季,应该警...